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06日

科技活水润乡野 振兴花开雄鲁么

——大理州科技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大理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光伏提水站。

江苏锋晖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引水管道施工现场。

光伏提水站建成通水实景。

有人说,驻村工作翻过的山越高,心中的那份柔情就越深。当这份柔情有了科技力量的护航,山再高,总会有流水涌动;路再远,也会收获精彩的回响。在大理州,大理州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州科技局”)就如同那股涌动的科技暖流,浸润着苍洱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以科技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一泓清水解民忧 科技之力破困局

宾川县乔甸镇雄鲁么村,是乔甸镇唯一的山区村委会,受干热河谷气候影响,常年降雨稀少,“靠天积水、向地取水”成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常态。用水难、用水贵的现状已成为全村百姓心中的阴霾,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2023年5月,刚从军队转业至州科技局的付玉先被选派到雄鲁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村内严重缺水这一历史难题,付玉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接过驻村工作接力棒的那一刻起,一个念头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要用科学技术为全村人寻得活水。怀揣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带着军人特有的胆识与坚毅,他毅然踏上了这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探水”征程。

州科技局党组深知,解开雄鲁么村的用水困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一步,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此,局党组多次组织人员深入村里调研,专门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与堵点,最终将解决雄鲁么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列为重点任务,举全局之力推进。

有志者事竟成。付玉先历经近三个月的遍访农户、实地调研,一份详尽的《雄鲁么村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终于成型。当他向州科技局党组汇报,并提出采用“科技+政府+公益企业”的模式在村里实施取水工程时,局党组当即决定,全力支持这一方案。

在局党组的统筹协调下,地热能科学技术(大理)研究院主动伸出援手,为雄鲁么村的地下水勘探提供公益支持。研究院的专家们运用先进的高频广域物探法,对全村进行了拉网式勘测。经过近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在小龙潭自然村海拔2250米的沙松树梁子,成功精确探测出一处地下储水量约200万立方米的水源——按每天供水300立方米计算,足可稳定供水20年!

与此同时,州科技局还多方奔走,积极向大理州水务局、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大理华晟、江苏锋晖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争取支持,累计筹得项目资金和物资达164万元。同年4月9日,当水塔下试用机井喷涌出清水的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作了甘甜的回报。

“阿孃,你们的水够不够用?”“够了,够了!”“够了就好了!” 付玉先与村民的简单对话,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努力。雄鲁么完小的孩子们因为“活水”的到来展露笑颜,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属于这片土地的幸福之花,正在科技之水的浇灌与滋养中慢慢绽放。

多方合力促发展 产业振兴添动力

解决用水难题,只是大理州科技局助力雄鲁么村发展的第一步。依托科技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冬早蔬菜种植试验、黑山羊引种养殖示范等科技项目相继在雄鲁么村落地生根,并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政府+公益企业”的联动模式,不仅从根源上扭转了雄鲁么村用水难、用水贵的困境,更如一股清泉般为村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其中,红塔烟草(集团)大理卷烟厂捐资30万元,助力村里建成一座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铺设3.7公里通水管网,从蓄水到供水的全链条难题就此迎刃而解。作为雄鲁么村的支柱产业,烤烟种植分量十足——其产量占乔甸镇烟叶生产总量的93%。新水源的涌现,在保障人畜饮水之余,富余水量被精准用于烤烟种植灌溉,关键时刻发挥了抗旱保苗的重要作用。如今,每户村民每年平均可节省水费300元,增收更是突破1000元,昔日因缺水而受限的产业,正沿着“水润增收”的轨道稳步向前。

据付玉先介绍,大理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江苏锋晖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向雄鲁么村捐赠了180块异质结光伏板,成功建成一座总装机容量达122千瓦的光伏提水站,从技术层面彻底攻克了抽水难题。大理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表示,这座光伏提水站设计寿命可达30年以上,能长期稳定运行;企业未来还将持续发挥异质结技术的高性能优势,深度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为当地发展添砖加瓦。

在科技赋能、政企协同的多方合力下,雄鲁么村已然踏上一条贴合本地实际的产业致富路。曾经因缺水而贫瘠的土地,如今正褪去旧貌,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高山流水情意浓 科技为民谱新篇

肩负时代之责,深耕苍洱大地。在大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科技如流水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推动当地产业茁壮成长。水因山而灵动,山因水而秀美,这份“高山流水”的情谊,正是科技为民的生动印证。

从雄鲁么村的用水难题破解,到全州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再从一个个科技项目的落地见效,到一批批科技人才的扎根奉献,州科技局始终以科技为钥,破解了当地发展难题,以民生为本,践行初心使命。

州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州科技局将继续厚植科技惠民的深厚情怀,持续汇聚各方力量,用科技的力量浇灌出更多幸福之花,让苍洱大地因科技而更显灵秀,让大理人民因科技而更添福祉,书写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罗加丽 王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