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磊
当李志华毫不犹豫地举起双手,奋力接住坠楼的八旬老人;当村民鲁先生义无反顾地奔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陌生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的挺身而出,传递了人间大爱。
见义勇为者的抉择,往往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像闪电划过,火花迸发。去年,剑川县甸南镇居民邱四雯路遇一家三口落水,未来得及脱衣服鞋子便跳入水中救人,而后驾车默默离开;保安邵国富发现一家商户二楼起火,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救火;大理市市民杨金才途经兴盛大桥,一句“小朋友,你的老师来了”智救轻生女孩……这些来自平凡个体的义举、惊心动魄的瞬间,构成了时代动人的剪影,也构建着社会运行的精神基石。
打开时光的记忆相册,总有那么一些暖心瞬间,微光闪现,却给予人巨大的力量。数年如一日默默资助困难学生的退伍军人、尽心尽力照顾孤寡老人的志愿者、抗震救灾时自发开展救援的居民……这些普通人的善举和“举手之劳”,以点滴之力汇聚成崇德向善的洪流。璀璨的星河由无数微光汇聚而成,每个普通人的善举都是点亮时代的星火,每一个平凡的举动背后都蕴藏初心、写满奉献。
李志华说:“助人为乐是咱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换了谁都会搭把手。”鲁先生说:“能救人一命,这是天大的好事,没什么可犹豫的。”奉献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必要的。它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代代相传,滋养着社会文明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奉献精神的传承者,从点滴微光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追求,筑牢“我将无我”的思想根基,在“事不避难”中锤炼实干本领,始终保持“枝叶关情”的为民温度,不“躺平”、不“侧卧”,在平凡岗位上始终保持赤诚与执着,尽职尽责、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提升境界、砥砺作风,以奉献为笔,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续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