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共永平县委常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荣福带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永平县经济社会发展、核桃产业、教育事业等话题和大家作了介绍和交流。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中共永平县委常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荣福介绍,今年以来,永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系列部署要求,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争先进位3项创优工作,以及大力发展核桃外贸出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旅居永平”建设取得突破、和美乡村建设上台阶5项提质工作。具体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落实、求实效:
一是坚持抓落实促发展。坚持以抓落实为己任、以善落实显担当、以真落实见党性,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逐项指标抓落实、逐个项目抓推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排名全州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排名全州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州第3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二是坚持抓项目强动能。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紧盯列入省级的8个和县级121个重大项目,抓要素保障、抓责任落实、抓项目推进。同时,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等政策机遇,认真谋划编报项目、积极争取协调,上半年累计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1.95亿元,为永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是坚持抓产业促转型。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和第一要务来抓,实行重点产业专班推进和重大项目县处领导挂钩。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核桃、黄焖鸡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化核桃产业“四链协同”,加快构建“永平黄焖鸡”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增幅排名全州第2位。加快工业产业发展,园区管理运营机制不断完善,云南永平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25—2035)编制工作不断加快,沪滇产业园(二期)、冷链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园区经济不断壮大。三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做好文化挖掘、美食开发、高品质酒店建设、宣传推介等工作,着力打造曲硐、花桥等13个旅居重点村,每个景区培育不少于5个业态,推进文旅产业业态更新、产品更新、场景更新。
推动核桃产业从数量规模向品质品牌转变
永平县商务局局长王丽娟介绍,核桃产业是永平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未来产业,永平县先后获得了“中国核桃基地重点县”“中国核桃商贸集散第一县”“国家永平核桃产业示范园”等荣誉。今年以来,完成核桃外贸9459万元,同比增长155.9%,占全州核桃出口额的88%。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做优原料产地。立足158.7万亩核桃种植优势,以有机基地建设为重点,在原料品质提升上下好功夫。目前,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10万亩,认证有机基地116万亩,欧盟农业有机认证18.3万亩,推动核桃产业从数量规模向品质品牌转变。
二是强化业务指导。今年以来,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林草、商务等县级部门,对全县外贸出口实绩企业及有意向出口的22户企业进行了全覆盖走访,向企业逐一解读外贸出口相关政策,现场解决困难问题。同时,为加强政策宣传、提升企业外贸业务能力,组织开展政策业务专题培训4场次。
三是助力降本增效。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充分发挥相关政策的撬动作用,动员、鼓励内贸企业向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外贸新主体。针对外贸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梳理分析可享受的上级外贸政策,支持企业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帮助企业降低物流运输、报关报检、仓储等各类成本,助力企业拓展外贸出口业务。
四是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县内外贸企业及意向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农副产品国际展会、推介会,鼓励企业“走出去”。目前,协助企业办理国外客户入境,帮助企业外出对接土耳其、德国等国外客户,新增5个出口目的国家,产品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2个。
下步工作中,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持续强化核桃外贸出口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动员、支持更多企业拓展自营出口业务,促进核桃外贸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二是提升出口产品品质。加快推进全省农产品出口试点工作,规范核桃产品从基地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持续开展以有机核桃基地为主的系列国际管理系统认证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改善生产加工环境和设备,提高核桃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强跨境电商政策宣传力度,用好省级政策,重点扶持外贸出口实绩企业及电商企业拓展跨境业务,鼓励企业在国外互联网交易平台设立站点,打开国外互联网销售市场。四是加强外贸人才培育。加强企业外贸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外贸工作提供专业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外贸出口业务能力,不断扩大外贸出口规模。
落实常态化帮扶,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
永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显芬介绍,一是打好“收官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为原则,抓实监测和帮扶“两项措施”,持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做到返贫致贫风险预警及时、核查及时、帮扶及时、消除及时、动态清零。推广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进一步压实挂包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乡镇村网格员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二是打好“增收战”。千方百计提高“四项收入”,深入开展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新一轮三年行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进一步深化利益联结。持续开发用好公益性岗位,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用好零工市场、幸福驿站、沪滇劳务协作等平台,开展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春风行动”等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三是打好“产业战”。打好粮食生产、烟叶、黄焖鸡、生猪、肉牛、白鹅、中药材、茶叶、设施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大任务攻坚战”,提质农业经济。在构建“1421”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上精准发力,聚焦粮食生产安全,培育壮大永平黄焖鸡、永平白鹅、烤烟、生猪4个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核桃、高山生态茶2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力争新实现设施农业1000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9%以上。
四是打好“品质战”。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以上,提升整治自然村209个以上,建设美丽庭院3600户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农村“两污”治理力度,稳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4000座以上。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永平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万学虎介绍,今年以来,永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253”为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党建。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党建赋能,选优配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二是提质量。围绕“强管理、提质量、补短板、促提升”,推动全县“小初高”高效衔接。2025年,高考特控上线104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特控率首次突破10%。中考600分以上增156人,全县平均分同比增7.27分;小考语、数、英三科综合成绩居“全州第一”。三是强队伍。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全学段、多学科线上线下培训0.76万人次;深化“县管校聘”改革,78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优质师资共享。四是促公平。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持续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深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规范民办公办行为,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五是保安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常态化开展交通、食品、消防、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持续推进“三防”建设,强化“家、警、校”联动,构建校园安全网。六是建机制。制定了《永平县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考核办法》,从“考核+监督+激励”三向发力,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同时,以“六化”“五心”推动教育提质增效,确保每个乡镇做好“一个示范食堂”、建好“一所规范管理的示范学校”。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从6个方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河湾完小改扩建、县第二幼儿园等在建项目。二是狠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小初高有效衔接,一体化发展,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打造优势学科。三是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广“互联网+教育”,以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和质量提升。四是强化“人才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本土化的教学名师、名校长。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潜心育人。五是抓实“身心健康”。开展“润心行动”,在初中以上学段学校建设学生发展中心,以高平、一中、职中、思源学校等为重点,加强学生心理预防与矫正、家校联动、学生成长规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六是维护“校园安全”。持续推进“壮苗行动”,健全联防机制,抓实“校园餐”治理,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真正让“校园餐”成为“放心餐”“幸福餐”。
记者 何俊倬
节目时间:
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App“直播版块”或“政风行风”版块,《大理日报》第三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
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