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益秋 杨振飞
近年来,大理市通过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及宣传教育等举措,持续改善全市湿地生态环境,全市湿地总面积增加了156.58公顷,湿地率从15.32%增长至15.40%。大理市成功入选新一批“国际湿地城市”,成为云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标志着大理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获得国际高度认可。
为切实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大理市成立了大理市湿地保护管理委员会,编制了《大理市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5)》。大理市建立了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采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等不同湿地保护形式,按照法律法规实行湿地分级分类保护,认定了洱海作为国家重要湿地、罗时江作为省级重要湿地,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的湿地分级体系。
目前,大理市有大理洱海国家级重要湿地、大理罗时江省级重要湿地2个重要湿地和9个一般湿地,全市河流、湖泊、坑塘等构成的湿地总面积达26782.15公顷,湿地率达15.40%,湿地保护率达94.13%。同时,还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退塘还湖、湿地恢复等项目,依托林长制及“苍山卫士”管护队伍等,持续提升湿地管护能力与生态功能。
如今,“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永久落户大理;洱海水质连续三年评价“优”,总体为Ⅱ类;大理的越冬候鸟从曾经的每年约2万只增长到每年高峰时期的4万余只;洱海流域的海菜花分布面积已恢复至25万平方米。苍山洱海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势既为广大群众构筑了宜居家园,也正持续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