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钱丽娅 杨亚云)云龙县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将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开发本土生态文明教育案例,深入开展精准化实战化案例教学,推动干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能力双提升。目前,已开发本土生态案例2个,天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案例进行打造。
深挖本土资源,打造生态保护“好案例”。将案例教学作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案例教学比重,打造符合绿色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云龙特点的案例教学精品课程。紧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绿色能源重点县”的“一区一县”发展定位,深入挖掘党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融双促的成功经验,打造了天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2条党建生态廊道、3个示范区、4大工程和5个教育基地,形成《天池保护区“12345”工作法》教学案例。实施绿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深入挖掘云龙县“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打磨课程结构,找准文献资料,增强案例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提质增效。
注重“软硬兼施”,增强现场教学感染力。强化讲解员队伍建设,举办专题培训班2期,选拔培养30名语言表达和专业素养强的党员干部和生态护林员,组成天池保护区专兼职讲解员队伍,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切实讲好党建引领生态共治、绿色共享的云龙故事,增强生态文明案例教学的“软实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165万元,对天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暨《天池保护区“12345”工作法》案例教学点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展示中心,增强生态文明案例教学的“硬实力”。
强化学用结合,推动案例教学落地见效。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举办的青年干部培训中,通过组织学员参观天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天池梨园等现场教学点,让学员身临其境感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成效。以生态案例情境导入激发学员研讨主动性,进一步集思广益,提炼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建设“环天池党建生态廊道和大浪坝党建生态廊道”,划定县级机关各党支部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区,组织党员干部定期不定期到责任片区开展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勇当保护绿水青山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