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13日

“山货班长”杨苗芬:用笨功夫熬出好生意

杨苗芬穿着防蜂服进山采蜜。 [通讯员 霍时雨 摄]

“看着大哥们用采蜜钱交娃的学费、给老人治病,我比啥都开心,这些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杨苗芬

人物小传>>>

杨苗芬,男,白族,1994年7月生,云龙县检槽乡人。2021年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创业,通过网络直播帮助乡亲们卖山货。中药材、花椒油、野生蜂蜜……4年多来,他坚持品质,建立口碑,虽然创业艰难,但他拒绝捷径,用军人的韧劲和山里人的实在,一点一滴积累信任,慢慢打开了销路。如今,他的“老班长山货”不仅让山里的好东西走出大山,更让乡亲们多了份收入。

□ 记者 李迪 刘泉

“兄弟们,开播了!”随着杨苗芬在微信群里发出消息,他的粉丝们陆续进入直播间开始“抢购”。直播画面里是一口大黑锅,下面烧着柴火,杨苗芬把晒好的花椒倒入滚烫的油里,评论区里大家不停地刷屏留言“班长,给我留一瓶。”这样的场面几乎每晚都在发生,杨苗芬积累了近500个忠实粉丝,只要是他卖的东西,大家都百分百信任。

2021年退伍后,杨苗芬带着36万元资金和20万元创业贷款回乡卖山货,野生蜂蜜、野生中药材、老乡家的核桃油、自己炼的花椒油……只要是原生态的好东西,他都愿意试一试。他帮老乡们销售、打包、发货,不收中间费,售后问题全扛在自己身上,尽管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他始终相信:“只要东西好,用真心对人,总会有出路。”

2022年,杨苗芬组建了“老班长采蜜大队”。一开始就遇到难题——蜂蜜根本卖不动。为了打开销路,他一个人扛着蜂蜜到省内省外跑展销会,“别人一看价格就摇头,说‘蜂蜜哪有这么贵的’。”野生蜂蜜每一瓶颜色都不一样,这也招来了很多质疑,最艰难时,他不得不把蜂蜜到处免费送人,只为换一句好口碑。

创业的艰辛远不止销路。采野生蜂蜜要攀爬海拔3000多米的悬崖,有时候要在山里风餐露宿三五天。杨苗芬给采蜜队员开工资、买保险,“既然我拉着大家一起做事,我就要对他们负责。”每一次采蜜,杨苗芬都用视频记录全过程,正是这种能溯源的可靠,慢慢赢得了信任。一位北京顾客默默关注他3个月后,一次性下单了一万多元的蜂蜜,“她说我们太实在了,后来她成了一直回购的老顾客。”如今,他的采蜜团队从3人扩展到32人,队员赵何张说:“以前东西卖不出去,现在跟着老班长,一年能多挣1万多,娃娃的学费有着落了。”

杨苗芬的直播间没有花哨的营销,只有实打实的山货和制作过程,每一瓶蜂蜜、每一罐花椒油,他都能说清楚来源。曾有MCN公司找上门,想包装他带货,甚至买断他的短视频账号,但杨苗芬拒绝了这些送到手的“快钱”。对于这个选择,杨苗芬眼神坚定,“他们要的是流量,可能卖的不是真东西,我不想忽悠人,宁可慢一点、稳一点,但我想带着乡亲们走得远一点。”

杨苗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有一份难能可贵的坚持,贴钱也要干,吃亏也不骗人,拒绝快钱诱惑,这种淳朴、真诚和韧劲,或许才是创业路上最珍贵的品质。去年,大理州人社部门注意到他的创业故事,为他提供了退役军人创业补贴,并邀请他参加培训会、展销会,“这些支持很实在,让我更有信心。”杨苗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