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13日

象图:剑川山谷里的夏日诗境

□ 李景忠

在大理剑川西北的茫茫群山间,象图如一块被时光遗忘的璞玉,静卧于海拔两千余米的山谷之中。这里的气候温润如玉,即便隆冬时节亦不觉寒冷,而当夏日来临,整座山谷便涌动着盎然绿意,成为山河环抱中的桃源秘境。

初入象图,便被这份不期而遇的宁静所震撼。没有都市的喧嚣鼎沸,唯有清风掠过核桃林的沙沙低语,溪涧跳跃于山涧的清脆叮咚。古村落——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核桃树村,依山势而立的众多垛木房、白墙灰瓦的土木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深深浅浅的绿意里,宛如天工巧匠遗落人间的杰作。整个村落安卧于山脊臂弯之中,势如巨臂环抱,将尘世喧嚣隔绝在外,只余一片纯净如牧歌的世外桃源,当地人代代安居于此。

象图,名副其实如一幅天然画卷,是大自然最慷慨的安泰。夏日里漫步核桃林,唯见碧波荡漾的绿海中,枝繁叶茂的古树枝头缀满青涩的果实。这些待到深秋成熟的核桃,将褪去青涩外衣,露出香脆可口的核桃仁,更可压榨出金黄醇厚的核桃油。一滴一滴珍贵的象图核桃油,不仅是食用商品,更是从青果中淬炼出的生命精华,一滴入魂,胃肠通透,香透岁月长河。

象图处处可见古核桃树的身影,它们扎根于沟壑、坡地与山野之间,树龄动辄百年,甚至数百年。粗粝的树皮上刻满岁月的风霜印记,枝丫却年年捧出累累青果,汲取云雾雨露的精华。核桃仁在青壳内默默沉淀着山野灵气,待到秋后,青皮核桃如雨坠落,剥去苦涩外衣,露出黄褐色的坚硬内壳,待褪去最后一丝水汽,方显真容。象图核桃油的珍贵,源于手与眼的双重甄选,古法榨油的精髓,是力量与时间的完美博弈,更是千年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原质、原味与原乡之魂。

每逢赶集日,偶尔,常有农家人携带着自家压榨的核桃油前来售卖。一瓶核桃油,一开盖,即可食饮,口感醇厚绵长,微苦、醇香、荡神、回甘,尽显山野真味。凝视着这些生长于大山深处的古核桃树,感受着阳光、水质与风土的完美交融,这分明是一曲流淌的史诗,真正的至味源自缓慢、笨拙却充满虔诚的古老技艺,这是农耕文化的智慧。

漫步象图,时光沉淀的印记俯拾皆是。村中那座木雕斑驳却依然精美的古戏台,仿佛还能听见昔日马帮驻足时,台上咿呀唱腔与台下粗犷喝彩的交响回声。那些被称作“马路”的凹凸光滑石板路,曾是马帮专属的通途,这“马路”,那时,作为为数不多的通商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血脉分支,看着,深深嵌入石板的马蹄印,承载着千年商旅驮着盐巴、茶叶、小件商品与梦想,踏出的坚韧足迹。

象图村古戏台的一瓦、一梁、一柱,仿佛一幅完美的画卷,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好,当疲惫的心灵需要休憩,不妨半闭双眼,仰卧在古戏台前,想象曾经的说唱弹跳文化的盛宴,这是精神皈依的宁静角落,是白族文化特有的文脉传承,只余天地悠悠的宁静。人间烟火与古戏台遗韵,在心底刻下永恒的宁静印记——真正的桃源,往往藏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光深处,静待一颗愿意慢下来的心去发现与珍藏。

象图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融合了地理奇观、人文底蕴与宜人气候。游历至此,最深的感受莫过于那份清凉,好凉快,闻不到蒸蒸日上的暑气,而是清静无为的凉意。《蛮书》所载“剑川有地,夏月覆衾”的描述,在此得到完美印证。

夏日的象图,清凉蕴含在诗意之中。古戏台下那口历久弥新的古井,是村落跳动不息的脉搏。井水清澈甘甜,既是村民世代依赖的水源,也是浇灌核桃树、酿造美酒的生命之泉。据说,用这井水酿出的美酒,酒香格外浓烈醇厚。这口静卧于村落中心、老戏台旁的小小水井,井台上的勒痕记录着岁月沧桑,却从未干涸。挑水的村民、抬水的老人、常来洗刷的邻里,共同守护着这份生命的馈赠源头。

南来北往的马帮曾在此驻足,留下无数动人故事。时光流转,一代代人的生息繁衍,在这口古井边上演绎过无数平凡而温暖的瞬间。它是山泉层层过滤的结晶,是雪水慢慢融化的馈赠,更是滋养生命的泉眼,承载着马帮传说与人间烟火。这井之魂,连接着凡俗与信仰,映照着生生不息的生活哲学。

象图的夏日山水宜人,是夏日休闲的好去处,置身于其中,方知自然之美,深深的山谷间,浅浅的村落如水墨丹青,沉淀着最质朴的生活智慧。千百年来,这些纯朴的白族古村落,以绵长的宁静与勃勃生机,展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最温润坚韧的精神内核。这方域,被时光温柔轻吻的土地,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人们向往的慢生活、平生活、适生活情趣,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