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炼杉
“真是没想到,压在心头13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近日,巍山县永建镇永和村委会的两户村民签下调解协议书,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这场因房屋滴水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历经13年反复拉扯,最终在镇、村、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合调解下画上句号。近年来,永建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以“多元共治”破解群众“烦心事”。
“微网格”成“哨源”
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很多邻里纠纷起因就是沟通不顺,群众心里赌气,时间长了就可能成为‘大隐患’。”永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明武说,为解决这一难题,永建镇依托镇、村委会、村民小组、村邻里单元四级治理线路,设立185个五级网格、1117个“微网格”,网格员以外出串门、闲谈交流、走访入户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之间“小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及时上报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站所提早介入调解,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永建镇治理半径大、矛盾类型多。解决一起纠纷,更要堵住一类问题的源头。结合“普法强基”专项行动,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约72场次,让群众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遇到问题怎么办”,推动基层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破除“单独上阵”
哨声一响齐抓共管
近日,永平村和林旗厂两村林地界线引发纠纷,经中心“吹哨”后,林业组、自然资源管理所现场勘界,司法所提供法律指导,组织3次协调会达成地界协议,群众乐呵呵地说:“有疑问直接问现场来的各部门,再也不用到处跑去咨询了,协调又快又公平,心里很踏实很满意。”
永建镇“全域覆盖、精细到点”的网格体系和大理州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的“完美结合”,实现案事件“受理—派单—处置—反馈—归档”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哨声”一响、响应迅速。从“分散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实现案事件高效处置,精准回应群众诉求。
“对症下药”增能力
“调解模板”提效率
永建镇在化解矛盾的同时,注重总结经验,“对症下药”形成“调解模板”,提高调解效率。近日,镇综治中心收到村民宅基地施工冲突报警后,联动永建派出所5分钟到场控制局面,多年的经验形成了“调解模板”,农业组、村委会调查核实,司法所现场普法调解,经过多部门共同努力,3小时促成和解并签订安全协议,及时平息事态。
2025年上半年,永建镇在智慧系统中上报矛盾纠纷241件,结案171件,结案率71%。通过综治中心受理农业、林业、自然资源等领域案事件31件,联合各站所调处复杂案件13件,协同司法所、村组化解矛盾纠纷32件,处置超范围报警事件25件,所有案件按时办结率、复杂案件化解率、突发警情响应及时率均达100%,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高达96.8%,平均办理时间较以往缩短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