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15日

科技赋能谱绿韵华章

——南涧县着力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画卷

□ 通讯员 李文开 张洁

当卫星轨迹监测无量山鸟群,当红外镜头定格猿群新生,当村民账本写满观鸟收益……

南涧县探索人才、科技、生态的协同路径,在滇西无量山间书写着生态文明的时代答卷。

科研创新守护“生命基因库”

南涧县着力打造科研枢纽,建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相关观测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合作成立创新实践基地,形成“顶尖专家+本土团队”协同模式。同时,南涧县与景东县签订长臂猿联合保护协议,构建大保护格局。

目前,无量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发现8个蜘蛛新物种;记录啄木鸟18种,占全国41.86%;西黑冠长臂猿从2009年1群增至3群16只,种群恢复态势良好。

科技织就生态防护网

天眼织网锁青山,数据云链护生灵。南涧县以科技破解生态保护难题,用数字化手段织密无量山生物多样性“防护网”,2017年率先实施红外相机公里网格化布设,86台设备覆盖保护区,突破时间、环境与地理限制,年采集数据超百万条,实现物种动态“秒级感知”。

卫星追踪全球化,跨境鸟道绘新图。自1999年启动候鸟环志至今,累计环志鸟类超6.7万只,其中80余只佩戴卫星追踪器。2024年为11只候鸟安装新型追踪器,首次精准记录2只候鸟跨国迁徙的轨迹,为候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数据。

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南涧县将森林覆盖率66.67%、空气优良率达99.7%的“中国天然氧吧”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新动能。

立体开发激活“绿色聚宝盆”。创新“林粮复合、种养循环”模式,形成“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立体农业格局。在65.7万亩核桃林、6000亩青梅林下套种红花、黄精等中药材,形成“树上核桃满枝,林下红花绽放”的立体农业模式,带动群众增收。红花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2.6万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依托16.8万亩林地发展林下养殖,家禽家畜存栏24.2万只(头),实现“畜禽粪肥林、林荫护畜禽”的生态循环,亩均综合收益超3500元。

依托无量山丰富的鸟类资源,南涧县打造精品观鸟路线,延伸观鸟产业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现了“因鸟致富”“生态富民”的良性循环。在公郎镇落底河村25个观鸟点监测到黑颈长尾雉、白腹黑啄木鸟等20余种珍稀鸟类;2024年举办的首届全国观鸟大赛吸引15支专业队伍参赛,推动无量山成为国际观鸟胜地。

二十载初心如磐,“两山”理念已在云岭深处扎根结果。从“羊圈房”蝶变“世外桃源”的山花村,从红花映红致富路的6万亩药田到推窗见稻浪的万亩城区农田,南涧县诠释了“好风景长出新产业,好生态产出好产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