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盛朝
“十四五”以来,永平县突出水利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绿美河湖创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以水兴农、以水惠民,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 兴水利
根据“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永平县积极谋划水利建设项目,目前共开展了狮子窝、邑俚、白草地、双河、杨家河、岩北、文库7座水库和水利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小河流治理两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水利投融资政策,2023年以来共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340.90万元,融资到位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资金11598.16万元;抓实项目可研批复总投资1387.92万元的杉阳坝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预计今年11月可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岔河水库、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顺濞河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续建项目的建设,有序推进玉皇阁水库、卓潘河水库工程的扫尾工作,确保建成一件发挥效益一件。
近5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完成水利项目建设95件,惠及全县10余万群众。
抓农饮 惠民生
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事关民生福祉。2021年以来,永平县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农村供水工程和节水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有效化解城乡群众饮用水困难。目前,总投资1.4426亿元、受益群众11.17万人的“十四五”期间23件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已建成;投资4370万元的城市供水改扩建项目工程正在实施中,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全县1.5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步提升11.17万人的饮水安全水平。
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供水工程462处,服务全县12.46万农村人口,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集中供水率达92%,自来水普及率达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农村供水保障得到覆盖性改善,初步实现了“一区一网、同网同源、同质同服务”的山区型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实现了对处于县城集中供水管网末端的部分村庄的全面正常供水,彻底解决了城乡群众多年来的饮用水难题。
绿河湖 优环境
近年来,通过乡镇申报、县级评审、州级复审,永平县卓潘河水库、玉皇阁水库、永平大河(水泄段)、金塘子水库、永平大河(龙门段)被评定为州级美丽河湖,永平大河(县城段)、倒流河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根据《永平县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永平大河、倒流河、上村河3条主要河流,大碱塘、梅花铺、金河、海子汪4座小(一)型水库及65个塘坝为绿美河湖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分年度开展绿美河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28个绿美河湖建设工作已完成,共完成绿化美化面积2.3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040万元。
同时,永平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有效遏制坡耕地、石漠化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实行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结合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水美乡村;以“河湖+村庄”为单元,把水与村庄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水村交融、宜居怡人的生活空间;维持河湖合理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维持和改善水环境质量。计划3年内,实现重要河流生态基流达标率90%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90%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4.5%以上,全面改善重点河湖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