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杨钰洁 熊志明
通讯员 陈治学
澜沧江上,巍然大坝束住万顷碧波,水轮机低声轰鸣,把奔腾江水化作澎湃绿电;高山之巅,风机巨臂穿云破雾、轻揽长风,将风的呢喃化为电的脉动;向阳坡面,万顷光伏板似蓝色海浪,日影起伏、“采撷”阳光,汇集巨大能量。
大理地处三江并流地区,风、光、水资源富集,开发条件较佳。“十四五”以来,全州年度能源投资从6.4亿元跃升到109亿元,增长1603%;累计争取到省级新能源建设指标(含储能、分布式)超过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规模从1548万千瓦扩大至2105万千瓦、增长36%,全部实现可再生清洁化;年发电量从482亿千瓦时提升到612亿千瓦时,增长26.6%,均为绿电;能源工业增加值对全州GDP贡献率超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66%,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绿色已经成为了全州能源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全州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为大理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加快绿色发展贡献出强有力的能源力量。”大理州能源局副局长王晓龙介绍。
近年来,大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以建设全省一流的清洁能源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基地、滇西跨区域电力枢纽和云南省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先行试验区为目标,加快实施光伏发电等重大能源项目,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构建风光水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绿色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具有大理特色的绿色能源产业,大理绿电优势更加鲜明。
绿电的核心价值在于“零碳”与“永续”,全球减碳共识正将其推向需求高点,“绿电+”成为畅通“绿色电力—产业集群—零碳园区”路径的关键突破口。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的部署,在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建设发展的同时,立足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优势,充分发挥以资源换产业的撬动作用,通过开展新能源资源竞配,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先进制造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成势见效。”王晓龙说:“据统计,近年来共带动了16个新能源电池、硅光伏、金属制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快速落地大理,协议总投资约500亿元,推动了大理州搭建从硅料、拉棒、切片到组件的硅光伏全产业链和以正极、负极、电芯、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2022年以来,大理抢抓新能源开发建设窗口期机遇,全面提速新能源光伏项目建设,先后有32个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新增光伏电力装机259万千瓦,每年可新增清洁电量约38.9亿千瓦时。
为进一步挖掘新能源生态环境价值,发挥绿电在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零碳工业园区,构建零碳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大理州在全面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新能源绿电认证和绿证开发的发展态势,了解了州内企业潜在的绿证需求,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稳妥有序开展新能源绿电认证和绿证交易试点工作。“目前,我州已有两家国有投资平台公司参与新能源绿电认证和绿证交易工作,先后与4家新能源开发企业签署绿电认证和绿证开发合作协议,共签订6个无新能源补贴的全容量并网光伏项目作为我州绿电认证和绿证交易合作试点项目。”王晓龙说。截至今年7月底,大理州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3198个(含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档立卡率达96.8%,为推动绿证全覆盖、推广绿证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全州累计获得可交易绿证超过1850万个,其中,国际I-REC绿证(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3万个,累计交易绿证65.8万个,且绿证购买方全部为外省企业。
绿电认证解决了“绿色血统”与“贸易通行证”的问题,如何搭建规模化应用场景与价值实现平台?“零碳园区”应运而生。
在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绿色”细节随处可见。作为云南省首批创建的5个零碳园区之一,园内持续供应的绿电、智慧数控的车间、抬头见绿的厂区……越来越多的零碳场景正逐渐出现。云南祥云经开区零碳智慧服务中心主任张秋萍介绍,自创建省级首批零碳园区以来,祥云经开区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实施“双区耦合、协同降碳”行动,建立“智慧控碳+技术减碳+零碳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传统产业片区与新兴产业片区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已完成集中建园多地块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建成了环境保护智慧化监控平台;首创了电碳监测应用平台,打通了“电—能—碳”的数据链条,红星新能源公司率先启动零碳工厂建设及产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助力园区内贝特瑞、红星新能源、宸宇富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投产,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作为省内首个引入卫星产业的零碳园区,“极光星座02星”先导实验星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当前,祥云“零碳园区”正按照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指南,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低碳产品认证、碳足迹溯源等服务,扎实推进国家级零碳园区的申报创建。
从澜沧江奔腾的水轮到高山之巅的转叶,再到云岭之上的光伏板,大理把每一阵风、每一缕光、每一滴水都写进“零碳答卷”中。绿电供应奠基、零碳园区落子、千亿级产业链拔节生长……大理得天独厚的绿能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