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18日

大理市创新工作机制走出洱海保护治理新路子

□ 通讯员 黑浩川 罗晓川

近年来,在开展洱海流域湿地管护中,大理市积极创新思路,构建了“一个平台监管”“一支队伍管洱海”“一个企业运营”的“三个一”工作机制,用科技手段助力盘活资源,打造高效能、高素质执法队伍,引进市场化高标准管护模式,有效提升湿地管护水平和监管力度,走出了一条洱海保护治理的新路子。

据介绍,大理市洱海流域管护中心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于2024年6月建成,整合了来自大理市洱海管理局、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局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市苍山分局的高清摄像1211路,嵌入10余种AI算法,实现监控资源共建、共管、共享、共用。该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利用AI算法识别并产生告警信息,由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并派单至相应执法组,执法组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核实处理,再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监控中心。通过一体化大数据融合,能够实现快速识别和预警,并不断提升预警响应效率,给洱海保护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在科技赋能平台监管的同时,大理市积极构建“一支队伍管洱海”的监管执法格局。创新洱海流域执法监管模式,优化整合洱海巡查、执法力量,组建“洱海卫士”巡查队伍,共整合新增300名“洱海卫士”巡查队员,按照“看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强化流域的巡查监管,进一步提升了洱海保护治理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水平。

“我们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开展湖区巡逻和滩地、湖滨带巡逻,湖滨带和滩地的巡逻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间主要是在湖区巡逻,及时查处偷钓等违法违规行为。”大理市洱海流域保护中心才村执法组工作人员杨萍说:“经过多年来开展洱海保护宣传和业务培训等工作,现在违法行为逐渐减少了,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同时,为有效杜绝管护标准不统一、效能不高、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大理市按照“一个企业运营”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生态补偿、企业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洱海滩地(湖滨带)及近岸水域、5个重点湿地及140座库塘的管护工作交由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集中统一管护。并由大理市洱海管理局牵头编制了大理市洱海湿地、库塘、滩地管护工作实施方案,将洱海流域7800多亩人工湿地、190个应急库塘和141.85公里滩地统一委托给第三方企业进行管理,统一管护标准和考核要求,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切实减少了洱海外源和内源污染负荷。

科技赋能、精准派单的监管平台,统一标准、严格考核的湿地管护,职责清晰、高效监管的执法队伍,“三个一”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为守护湿地、建设“绿美大理”做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