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20日

永平县——

加快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 通讯员 段先武

近年来,永平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生态文化新城建设等工作出特色、见成效,不断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坚持绿色发展

书写生态答卷

绿色发展,规划先行。永平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优势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永平县先后完成《永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等,紧盯“一河一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等重点区域,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并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边界,大力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同时,立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优势资源,永平县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919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木莲花、滇山茶等特色物种惊艳世人,生动描绘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也铺就了以“绿”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激活“绿色引擎”

带动群众致富

在博南镇曲硐村,银江河滨河湿地公园的建成,让当地的黄焖鸡美食街区焕发新生。“绿美+美食街区”的模式,让这条特色街区人气渐旺,综合效益持续攀升,这正是永平县以绿色产业带动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永平县着力培植壮大绿色产业,构建“1421”农业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聚焦粮食稳产丰收这一基础,培育壮大永平黄焖鸡、永平白鹅、烤烟、生猪4个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核桃、高山生态茶2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绿色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024年,永平县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0个、认证有机核桃基地116万亩,“大坪坦”“果亮”等7个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通过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县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富民强县的路子越走越宽。

增进生态福祉

惠及城乡群众

围绕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永平县采取拓城、强基、铺绿、添景、塑美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类型丰富、幸福宜居”的绿美家园。

2019年以来,永平县厂街乡岩北村、龙门乡龙门村、龙街镇古富村、北斗乡梅花村、杉阳镇杉阳村先后入选为“国家森林乡村”。2024年,永平县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专家审核并上报住建部,永平县还入选了“全省滨水园林城市建设试点”,并成功创建为“省级绿美城市”,龙门乡中心完小、龙街十字口景区等7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绿美标杆典型”。一组组绿色数据更是亮眼,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246.18公顷……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城乡建设,永平县绿色家园建设成效日益明显,人民群众的绿色福祉不断得到提升。

厚植绿色底蕴

涵养发展活力

6月28日,33公里博南古道畅跑比赛在杉阳镇完美收官,“走博南古道、逛曲硐老街、赏古树名木、品百味美食”的“文旅+运动”特色活动,给运动员带来了极好的体验。

永平县充分挖掘山水自然、古道历史、博南文化、美食味道等元素,扎实推进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文化新城建设。尤其今年以来,永平县坚持以“绿”为底色,加快推进“旅居永平”建设,努力培育州级旅居重点村2个以上、美宿样板5家以上,并精心设计特色“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乡村小景,打造独具特色的旅居环境。目前,曲硐、宝台山、十字口、大坪坦4个A级景区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成为了热门打卡地,全县服务业绿色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永平的生活时尚。以“绿”为底,永平县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让群众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