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20日

年轻干部当以“笔力”筑强履职根基

□ 李煜杭

“笔力”是年轻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功和硬通货。当下,部分年轻干部仍然存在“不愿写、不会写、写不好”等问题,唯有以“笔力”为基,主动破除思想障碍、补齐能力短板、突破质量瓶颈,才能精准传递政策意图、有效凝聚工作共识、高效推动任务落实。

破除“不愿写”的思想症结。“不愿写”的根源,在于对“笔力”重要性的认知偏差,存在写作畏难情绪。部分年轻干部认为写材料费脑费时费力,忽视了写作对理清思路、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关键作用;还有人因惧怕文字表达的严谨性,产生“绕道走”的消极心态。事实上,写作是折射思想深度、梳理工作逻辑、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载体。年轻干部应当树立“写作即工作”的理念,主动克服畏难心理,把写作当成提升思维层次、提高工作能力的必修课。

弥补“不会写”的能力短板。“不会写”的本质,是文字功底薄弱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折射。部分年轻干部缺乏系统的文字训练、对业务工作了解不深,难以精准运用规范表述,导致文字材料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唯有在“学”与“练”中久久为功,才能提升写作能力。要强化理论武装,掌握公文写作的逻辑框架和语言模式,让文字表达既符合规范又精准有力。同时,要深入基层、扎根实践,将具体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和矛盾问题转化为文字素材,让写出的内容有血有肉、贴合实际。通过持续的学习积累和实践锻炼,逐步实现从“无话可写”到“有话能写的转变”,让“笔力”与业务能力双提升。

突破“写不好”的质量瓶颈。“写不好”的关键,在于对文稿精准性与实效性的把握还有差距。有些文稿乍一看语言流畅、结构完整,但因缺乏针对性而经不起推敲;有些内容虽堆砌大量数据,却因分析不深不透导致难以指导实践。“写得好”的核心标准,在于能否精准契合工作需求、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年轻干部要树牢“精品意识”,聚焦核心问题,避免泛泛而谈,用精准表述直击要害;要强化逻辑思维,谋篇布局条理清晰;要注重实效导向,字斟句酌,重点思考文稿能否为决策提供参考、为执行提供指引。通过精准领会意图、精细谋篇布局、精心锤炼表达,不断提升文稿精准度与实效性,才能让“笔力”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