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20日

诸葛亮来过大理吗?

□ 母锡鹏

在云南历史上,诸葛亮南征及其“七擒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口皆碑,说到此次征战更为具体的情节则是众说纷纭。

据蜀国史料记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今云南全部及贵州、四川部分),杀高定元、捉孟获、扶吕凯,平定了蜀汉大后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陈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有学者认为,武侯南征,五月从会理渡过金沙江,入武定元谋,九月抵达滇池,生擒孟获,十二月即返回成都,其最远不过到达昆明,无暇亦不必到大理、保山一带。这种说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它无法让人信服地解释在大理广泛存在的与诸葛亮南征相关的传说和历史遗迹。

有学者对与诸葛亮南征相关的古迹做过较详细的统计和研究,发现古迹分布呈现3个密集区:洱海区、无量山区、滇池区。其中武侯遗迹,洱海区有52处,无量山区有9处,滇池区有31处;孟获遗迹,洱海区有11处,滇池区仅有4处。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分析,可勾画出诸葛亮的进军路线:泸水—弄栋—白崖—大理—永昌—不毛(骠国);其回军的路线:不毛—大理—楚雄—昆明—曲靖—宜宾—成都。按照这种说法,洱海地区实乃武侯南征时最重要的作战区域,特别是石室(祥云)之战、白崖(弥渡)会战和佛光寨(洱源)之战等战役在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左思《蜀都赋》、樊绰《蛮书》等史籍中均有记载。另一方面,《南诏德化碑》颂扬阁逻凤征服云南的功绩时也有“七擒纵略,未足多也”之句,明显拿他与诸葛亮相比。可见,所谓“七擒孟获”绝非后世小说家的演义,至迟到唐代已传为美谈。

诸葛亮南征中,传说有“七擒孟获”、立铁柱纪功之事。在鹤庆朵美金沙江边,有一“大孟岩”,延伸15千米多,多古树和动物,传为孟获操练兵马抵御蜀兵处。岩上有一写于清代的佳联:“数十里大孟云岩,盘山结寨,练马操兵,难挽回伏虎枭雄三起三落;千百年南征往事,帅卒渡泸,政心审势,多劳驾卧龙丞相七纵七擒。”反映了“七擒七纵”孟获的历史。

在下关西洱河北岸山头上,面对“汉诸葛武侯擒孟获处”的石碑,现代作家郭沫若在1961年来大理游览时挥毫作诗:“两山成阙差寻丈,一将当关万敌摧。汉相传曾擒孟获,山头在昔有遗碑。”下关西洱河旁的塘子铺(即今温泉村)住着刘、杨、郭、李、路五姓人家。早年,他们把诸葛亮奉为本村本主,为他建盖了一座本主庙,庙里还挂着一副对联:“想当年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观此日来安景帝是为五姓名首。”

诸葛亮南征采取“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对大理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当大理人说到诸葛亮的时候,常常是把他当作“神”来看待,有的村寨还把他当作“本主”供奉,以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