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20日

沘江晚霞

□ 杨卓如

傍晚,漫步沘江之滨,晚霞如金色的油彩,把山峦与江流涂抹得如梦如幻。

沘江的晚霞,是从黄龙山边露出水墨画般的轮廓开启的。随着山峦如波涛般的线条向无穷的天际伸展,蜿蜒于如醉眼酡颜般的黄龙山的脚下,从轻纱般的雾霭中现出了袅娜的身影。当太阳渐渐坠入山巅巍峨的怀抱,沉静的沘江开始荡漾起来,一缕一缕的金光,在水面上欢快地跳跃着。站在黄龙山巅俯瞰,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蓝天、白云、山影、林莽……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中,一切都融化在金色的晚霞中,一切都蜕变在金色的晚霞中,犹如一幅巨大的镜像,被无边的晚霞模糊了天地,被无边的晚霞渲染了天地,被无边的晚霞催眠了天地。

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沘江,竟然在大地上盘旋曲折地勾画出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太极图,这是沘江悄然显露的一个地理杰作。静静躺在青山绿水中的这个象征着道家用来展示宇宙万物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消长转换的哲理的图腾,在沘江晚霞中更加熠熠生辉。此情此景,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雄奇伟力,如此鬼斧神工地创作出了如此壮美的地理景观。

走在天然太极图游道上,沿着沘江蜿蜒的水岸走去,只见江面粼粼的微波涌起,层层涟漪,在晚霞的渲染下,更加给人以神秘的启示。此刻,那沘江的波涛缠绵地抚慰着平缓的水岸,金色的水岸,涵澹的水岸。驻足细听,水波中好像蕴藉着一种涵澹的声息。侧耳静听,荡漾的江涛如喁喁倾诉,令人思接千载,富有节奏的脚步仿佛回到千年之前,生活在沘江流域的比苏人,在这里发现了盐泉,汲卤煮盐,开辟行盐古道,成就了盐业经济的繁荣。盐,白族话叫“比”。从此,这里白族的先民就自称“比苏人”,这条串联起众多盐瓯的江水,就被称作“沘江”。循着千年沘江波涛的澎湃,那历史的脚步声中,我仿佛看到了先民们筚路蓝缕开发盐瓯的真实背影。晚霞的金辉中,先人开拓的身姿越发伟岸而分明。

缠绕横断山脉南段千山万岭之间的沘江,是澜沧江的支流,全长仅100多公里,也是云龙县境内除澜沧江和怒江之外的第三大河流。然而这条沉静优雅的江水,竟然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了今天迷人的美丽江流。在一片迷人的晚霞中,踏勘和考察了沘江的前世今生后,再仔细观察,晚霞中,沘江不仅拥有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美丽身姿,还有着独特的地理构造,还遗存着白族、傈僳族、彝族、阿昌族等先民们开辟斯地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痕迹。面对着这片昂然崛起的原始地貌,人们不禁浮想联翩:这片山水的开拓者,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勤劳、他们的坚忍不拔,生生不息,始终牵系着我的思绪,正如这片笼罩沘江的晚霞,灼灼其华。

这片崛起的蛮荒山地和江流,是有福的。在漫漫岁月中,历经艰难困苦跋涉来到这里的各族先民们,那些比苏人、傈僳人、阿昌人、摆夷人、蒲满人,在见到这片秀美的山水时,情有独钟地停下了迁徙的脚步,在这片高原怀抱中的沘江之畔定居下来,在这里开启了坚韧不拔的生存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的沘江养育了他们,灿烂的霞光启迪了他们。

在这片崇山峻岭的塑造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勇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当民族历史延绵到现在,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人民,共同生活在祖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沐浴在伟大祖国的灿烂光辉中,源远流长的沘江,从远古走到如今,则始终如一面见证历史的镜子,默默地映照生于斯长于斯的各个民族筚路蓝缕的历史进程。

漫漫岁月中,每次来到霞光中的沘江,我都会沿着蜿蜒的沘江水岸静静地走着,聆听沘江缠绵涟漪的水声,沉浸在历史岁月中。置身在岸边的高处,俯望着沉静的沘江,感觉这条迷人的沘江,就像荡漾在历史时空中的摇篮,摇曳着我们民族厚重的过去,映照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那是一片灿烂辉煌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