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志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清廉村居”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不仅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关乎基层政治生态的净化。打造风清气正的村居环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也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增强群众满意度的关键举措。
调控基层治理的“净化器”。基层腐败看似“细、小、微”,但直接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严重影响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清廉村居建设要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便民服务措施、疏通服务通道、健全监督机制,全面构建制度严密、运行透明、监督有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通过打造“清廉议事”工作载体,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产业发展、村级项目建设、惠民政策等事项列入议事清单,保障广大群众、基层党员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有效压缩腐败滋生空间,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管理乱象、风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治理有效。清廉村居建设要结合地方实际,不仅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展示地方特色。要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结合地方的特色产业链,通过在乡村公共场合、街头巷尾设置清廉标语、清廉故事、清廉漫画等宣传展示栏,持续增强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廉洁文化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完善红白理事会运作机制和村规民约内容,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婚丧喜庆事宜节俭办理,带动村民摈弃旧俗、树立文明办事的良好风气。通过积极开展纪法宣传、廉洁教育,选树“廉洁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方式共育新风正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厚植崇廉尚洁的社会土壤,为基层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筑牢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基层干部是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优化人才选用渠道,把公道正派、心系群众、务实勤勉的优秀人才纳入基层人才干部队伍,健全培养使用监督机制,敦促干部依规履职、担当作为。要充分发挥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形成“群众指尖监督、数据全程留痕、权力规范运行”的良性机制,确保权为民所用;要保持“以人为本”的初心,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盘活管好资产资源,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带好头、挑担子,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筑牢乡村振兴“廉洁防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宾川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