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洁 张黎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作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顾百年历史,苍洱处处石榴红
1922年6月,来自大理剑川的白族青年张伯简同周恩来等人一起,在巴黎组织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十月,他前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4年,张伯简编纂了《社会进化简史》,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之一。
张伯简是云南的第一位少数民族共产党员,是大理各族人民参与革命实践的先驱。如今的大理,展现出一幅“苍洱处处石榴红,籽籽同心爱中华”的动人景象。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19年国庆前夕,由寸发标制作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银雕屏风入选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屏风上,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并肩站立、意气风发。
寸发标出生于鹤庆县新华村。他从16岁开始外出讨生活,到过广西、宁夏、西藏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把白族传统工艺与其他民族工艺精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寸发标说:“屏风的创作灵感来自对家乡民族团结的切身体验,来自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深沉的爱。我想把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表达出来。”
寸发标的银雕屏风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
“七个民族一家亲,共同迈向现代化”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洱源县郑家庄村生活着汉族、白族、藏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7个民族,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交融,“七个民族一家亲”。
改革开放后,村里的藏族群众率先做起了药材生意,生活富裕起来。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认为“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的富。”现在,郑家庄每户都有人经营中草药材,市场遍及全国各地,共同迈向现代化。2024年9月,郑家庄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大理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大理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