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23日

400余件珍贵档案还原抗战“血路”史诗

□ 记者 阿苏越 杨柯达 文/图

8月19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云南省档案馆主办,昆明、保山、楚雄、大理、德宏五州市档案局、档案馆协办的“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巡展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开展。展览立足于翔实史料,汇集了保存于云南省档案馆及滇缅公路沿线相关州市档案馆的400余件档案文献和图片,其中90%的展品为首次公开,深刻还原这段用血肉之躯筑就抗战生命线的壮烈历史。

一条路,一代人,一部抗战史诗

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生命线”,东起云南昆明,西行经畹町出境,直通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其中,中国境内长959.4公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突破日军海上封锁,20万云南各族民众,包括老人、妇女甚至孩童,肩挑锄刨、敲石凿山,用最原始的工具日夜劳作,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在悬崖绝壁、峡谷急弯之中打通了这条维系抗战的生命线。超过三千人死于修筑途中,“血路”之谓,由此而来。

这也是一条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滇缅公路的贯通, 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让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抗战前线,也为后续盟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合作打下了基础。这条路不仅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陆上战略运输动脉,更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的象征。

展览全面呈现滇缅公路从抢修、军运、切断到复路的壮阔历程,分为“山川震眩烽火危局”“血肉筑就抗战通途”“战略动脉托举山河”“护路保通断裂重生”“历史回声精神传承”五大部分,包含22个单元、66个版块。通过洇墨的书函、斑驳的工程图纸、泛黄的历史照片等实物档案,特别是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抗战时期修筑滇缅公路档案、南侨机工档案等2组珍贵史料,生动讲述了80多年前云南各族民众用血肉之躯筑就抗战生命线的感人故事。

从历史中汲取团结奋进力量

开展当日,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内人头攒动,参观者们驻足于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档案文献前,静静聆听那段烽火岁月的回响。

在“血肉筑就抗战通途”展区,老党员明文勇驻足良久。“看到这些档案,才真正理解‘血路’二字的分量。”他感慨道,“云南人民真是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党员,我们更要传承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在新时代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不少青少年全神贯注地听着讲解。“当代花木兰李月美女扮男装报名机工队,毅然踏上抗日救国征途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认真看完展览的学生周董润承说,“滇缅公路这段历史中很多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之前完全不了解,展览给了我很多启发。”假期跟着父亲来参观的张芮彤表示:“看到那些老照片,我觉得是前辈们的付出和奋斗,才有如今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应该更珍惜。”展览也激发出她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抗战历史的兴趣,“我回家以后还想让爷爷奶奶再给我们讲述这段历史,再去查查资料、买一些书来看。”

一位退伍老兵在“我与滇缅公路的故事”板上留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热血与青春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诗篇。”另一条留言则说:“喜闻滇缅公路展开展,第一时间先睹为快。作为云南人,震撼不已,这是一条抗战血路,更是一条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丰碑路。”

沿线巡展赓续红色记忆

“从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也将亲眼所见为打通这条抗战的生命线和‘输血管’,我们滇西百姓,包括大理人民艰苦奋战、日夜赶工参与筑路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更能感受到海外华侨,特别是南侨机工在祖国危难之际,舍生回国参与筑路的伟大情怀……可以说,这次展览的亮点很多,需要我们用心来品读。”展览讲解员赵丽姮介绍道,“作为档案工作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沉睡的档案‘活’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滇缅公路背后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与大理相关的档案,展现家乡人民在抗战中的担当,把这份血肉铸就的坚韧精神和家国情怀一代代地传下去。”

历史并未远去,它默默地藏在档案泛黄的纸页、照片间,定格在时空中,等待每一代人的打开和铭记。

据悉,本次展览继8月14日昆明首展后,8月19日同步在保山、楚雄、大理、德宏四地同步开展巡展,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展点将持续开放至9月20日,每天9∶00—17∶00,社会公众可免费参观。后续展览还将走进漾濞县文化馆,让滇缅公路的红色记忆在苍洱大地广泛传播。

① 滇缅公路(永平段)。(图片由永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② 位于漾濞县境内的滇缅公路遗址。(图片由漾濞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③ 群众在参观展览。(摄于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