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龚秋燕 杨艳玲 王光保
苍洱潮涌处,清风拂面来。近年来,我州以“小事小节”为突破口,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纠治“四风”问题,风腐同治、纠树并举,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实堤坝,让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更加浓厚,奏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强音。
做“小事情” 赢“大民心”
“我州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中推出‘帮办代办制’‘六免费服务’等,牵头在全省率先开展酒店与民宿证照事项集成办理工作,得到了省、州党委和政府的肯定,也获得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州纪委监委驻州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四级调研员马汝军说。
民生无小事。我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群众的“琐碎小事”视为自己的“头等大事”,聚焦政令畅通、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靠前开展监督工作,助力政务服务从小事抓起,推动“能办”向“快办”“易办”“好办”转变。州本级、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共设立惠企“一站式”服务专窗131个,并依托云南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2024年,全州政务服务系统共受理政务服务事项1269余万件,办结率达100%。当前,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9.69%,公共资源交易实现100%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了市场主体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全程服务保障。通过办好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努力赢得民心。
去年3月以来,我州督促指导开展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清牌减负”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盲目挂牌”“只挂牌不服务”等形式主义问题,破解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分级分类梳理责任清单和廉洁负面清单,切实为基层减负。
“通过实施‘清牌减负’行动,办事流程更加简洁明了,村干部也能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投入到主责工作中。”漾濞县平坡镇平坡村基层治理专干李艳感慨。
治“小毛病” 防“大祸患”
“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很多人从这些“小毛病”开始,一步步坠入腐败的深渊,“小毛病”最终酿成了“大祸患”。我州持续深化以小见严纠“四风”和“固堤行动”,将专项治理违规办酒席以及整治违规收送名贵特产、礼品礼金等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监督、严肃追责问责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专项监督,聚焦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进行整治,并强化对名贵特产生产、定价、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坚决纠治歪风陋习,以点带面形成良好风气,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越是节假日,纠“四风”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我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节日病”加强明察暗访,打好教育提醒、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组合拳”,做到监督检查不间断,推动节日风气转变、净化,在坚守重要节点中不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在查处风腐交织的案件时,全州纪检监察机关既“由风查腐”深入挖掘线索,又“以腐看风”双向突破。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同时,还紧盯利益交换、请托办事等现象,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与烟草、公安、审计、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排查,不断完善风腐同查工作机制。
“吃公函”“吃老板”“吃下级”……我州对违规吃喝行为露头就打、毫不退让,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监督新模式,持续规范公务差旅中伙食费、交通费收缴和公务用车使用行为,实现公务出差全流程追溯。
抓“小切口” 推“大工程”
“我们以‘行走的廉政课’为载体,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下功夫,不断深化和拓展具有大理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有效路径,进一步彰显清廉之美,形成清廉之治,放大清廉之效。”大理州纪委常委、州监委委员赵莉表示。
我州以收集整理本土文化资源为“小切口”,深挖白族“大本曲”弹唱、弥渡“花灯戏”等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元素,通过改编创作、传承创新,不断丰富廉洁文化的时代内涵,把文化工作站、演出场所等打造成为传播廉洁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持续提高“行走的廉政课”的开放度和参与度,以沉浸式体验激发参加者的情感共鸣,实现“以文化人、以廉润心”的教育目标。
我州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系统工程,与干部教育、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相融合,让廉洁文化浸润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清廉大理地图”小程序,全州廉洁文化阵地一目了然,实现了廉洁教育全覆盖、广传播的目的,在全社会营造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