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陆向荣
去年以来,巍山县创新开展云南省数据赋能基层治理“云表通”试点工作,进一步破题基层“表格围城”,推动“基层报表”向“平台用数”转变。目前,巍山县“云表通”综合管理平台已开通账号483个,其中,县级154个、乡镇183个、村(社区)146个,实现“基层数据一次填报,高频报表一库生成”县、乡、村全覆盖,极大减轻了基层干部工作负担。
从“表山数海”到“一键生成” 系统运行显成效
以往基层的报表负担有多重?巍山县马鞍山乡组织委员康移凡通过梳理发现,去年,马鞍山乡日均报表50张以上,全年报表近4000张。“很多报表重复填报、多头报送,有些还需要盖完章再送过去,耗费了基层干部很大的精力。”
自“云表通”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巍山县聚焦系统运行,实现了“三个从无到有”,为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环境保障、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针对全县数据基础薄弱的实际,巍山县聚焦基层工作的数据需求,全力建设基层治理数据库,实现基层治理数据库从无到有;积极配合第三方公司搭建“云表通”综合管理平台,先后完成平台架构搭建、平台账号配置、平台网络保障等工作,实现综合管理平台从无到有;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报表准入情形,防止县级部门随意下发报表,确保数据有人采集、有人更新维护,实现运行保障机制从无到有。
“以前每填报一份表格,不仅过程繁琐,还可能出现两个部门采集的数据‘打架’的情况,现在可以通过‘云表通’平台实现库里取数,切实减轻了基层的负担,让干部放开了手脚,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康移凡说。
解“小马拉大车”之困 基层减负见真章
“我们社区共有9名工作人员,过去填表报数工作最忙碌的时候,需要全员上阵,压力很大。使用‘云表通’后,只需要安排1名人员就能完成,其他人能腾出更多时间做别的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南诏镇日昇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艾介绍道。
从根本上减轻基层负担,关键是从源头上建立表格准入机制,明确什么表该报、什么表不该报。巍山县自去年9月被列入云南省首批开展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工作试点县(区)以来,就着手组建工作专班,启动表格和系统收集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填报表格约5.17万张、使用系统12588个,通过软件比对、人工校核、去重压缩、合并减量、梳理审核之后,保留了645张表格和252个在用系统。
“‘云表通’带来了工作方式的彻底转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杨艾举例,日昇街社区共有居民6577人,其中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145人,过去发放高龄补贴靠电话通知,等老人及家属到社区申办后再报送到镇里,需要10天左右才能办结,现在通过“云表通”平台上报到南诏镇后,半个小时左右补助资金就能打到受益老人的银行卡上。
从“基层报表”到“数据台账”,干部填表少了,群众笑脸多了。
数据赋能精准发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云表通’平台的推广使用,逐步培养了全县各级干部的数据思维,提升了依靠数据谋划工作、制定政策的能力。”巍山县数据局局长范俊川说。
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巍山县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云表通”平台精准掌握肉牛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制定并落实金融支持“一县一业”肉牛产业政策。2024年全县肉牛存栏9.24万头、出栏6.93万头、牛肉产量达0.87万吨,三项指标均居大理州首位;县文旅部门用好本土文旅资源,以“一乡一策”指导4个乡镇将“推进古城民宿行业发展”“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特色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等纳入基本履职事项清单,找准发展定位,打响“旅居巍山·慢享时光”旅居品牌;县交运部门依据农村公路建设数据,群策群力硬化自然村公路90余公里,节约投资约3400万元,该模式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各乡镇根据劳动力数量、结构等特点,将“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纳入基本履职事项清单,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铺就“家门口的幸福增收路”,每年吸引超300万人次群众在家门口的企业、合作社实现就业,实现务工收入1.5亿元以上……
从“催表急”到“秒出数”,巍山县以“小切口”赋能大治理、服务大民生,不断迸发出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思路、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