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02日

四力齐发守护洱海生态廊道

□ 通讯员 杨识飞

为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游客旅游体验,让洱海生态廊道既有“高颜值”又有“安全感”。近日,大理市喜洲镇打响洱海生态廊道综合管理攻坚战,由公安牵头,消防、城管、市场、洱管等部门组成的“生态廊道海西联合整治专班”正式成立。作为专班成员单位,大理市公安局喜洲派出所始终以“硬举措”守护辖区生态,共同编织“绿美喜洲”新画卷。

加大“夯基力”,拧紧“安全阀”

“老板,这个灭火器快过期了,今天必须更换!”“消防通道不能堆放杂物,马上清理!”在生态廊道旁的一家民宿内,民警逐项检查安全设施并提出整改要求。

针对廊道旁、码头边民宿、餐饮密集的特点,喜洲派出所开展“拉网式”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组建“民警+消防员+村社干部”检查组,推出一看(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完好)、二查(电气线路是否有序规范)、三教(应急技能是否熟练掌握)“安全体检三步法”,重点排查消防通道堵塞、电气线路老化、燃气使用不规范等隐患,让“安全经”成为廊道商户的“必修课”。整治以来,累计检查客栈、民宿、餐馆19家,整改安全隐患8处。

强化“攻坚力”,扮靓“风景线”

“阿姐,你的摊位已经超出范围经营了,会阻碍行人和车辆通行!”在生态廊道各入口,民警及城管队员正在规范占道经营。针对流动摊点乱摆、遮阳伞乱撑、物品乱放等现象,整治专班运用“首次教育、二次通报、三次处罚”的方法,采取“分片包干+动态巡查”模式,每日开展4轮次不间断巡查,扎实开展违规摊点整治行动,引导商户、摊点遵守经营秩序、依规合法经营。

“师傅,电动车请停到路边停车场的车棚内。”在生态廊道附近的主干道上,民警引导游客规范停车。针对暑期生态廊道周边“停车难、行车堵”问题,喜洲派出所联合交管大队海西中队、各村委会推出“交通治理组合拳”:一是“扩容”,协调村委会在生态廊道主要入口处及周边临时增设5个临时停车场;二是“分流”,在“十字”“T型”等路口,引导车辆绕行至其他道路,降低车流密度;三是“提效”,在车流密度大的区域扎实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规范主干道道路交通秩序,确保路面动态事故隐患及时消除。“现在开车来喜洲这边的廊道游玩,交通顺畅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昆明游客陈先生称赞道。

形成“整治力”,增加“舒适度”

“大姐,鲜花环不能强行推销!”在洱海边,针对部分村民尾随游客推销鲜花环、水果、工艺品等“缠客”现象,喜洲派出所组建“生态廊道巡逻队”,在人流密集区开展“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行动,重点打击以拦截、欺骗、纠缠等方式揽客拉客叫客的违法行为,致力于营造顺心、安心、舒心的廊道旅游和治安环境。

同时,针对洱海违规垂钓现象,“生态廊道巡逻队”创新“红黄蓝”三色管理法:红色区域24小时巡防、黄色区域定时抽查、蓝色区域宣传引导,及时制止和配合洱海管理局开展洱海流域执法行动。整治以来,累计制止垂钓12起,收缴鱼竿5根,配合办理环保案件5起。

提升“教育力”,守护“碧玉水”

“洱海,是我们的家园,不能随意将垃圾丢在洱海边!”整治期间,喜洲派出所及整治专班成员还开展宣传保护活动,在生态廊道打卡点、观景处等人员密集区域,向市民、游客普及洱海保护的重要性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的内容,传递“洱海保护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应尽的法律义务”理念,提醒群众文明旅游、自觉爱护生态环境,避免野炊、露营、垂钓等破坏洱海生态的行为,积极参与洱海保护。“以前觉得警察管生态是‘多事’,现在才明白,洱海脏了,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这么美好的风景了。”游客张先生由衷地感慨道。

整治以来,喜洲派出所共出动警力16人,收缴违规停放及无人认领自行车34辆、露天充电宝箱2个、占道广告架3个,拆除广告牌15个、帐篷8顶,劝离尾随游客兜售东西19起,规范道路两边摊点65处。

如今,在生态廊道上,“警察蓝”与“生态绿”交织成画,民警巡逻的脚步声、文明的劝导声、游客的赞叹声,谱成了一曲最美的“生态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