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06日

园区提质 项目提速 数智赋能 主体壮大

永平县工业发展结硕果

□ 通讯员 周盛朝

“十四五” 以来,永平县聚焦“一地一城”发展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工业强县,通过做强园区承载、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数智转型、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园区扩容提质

筑牢产业集聚“硬支撑”

云南永平产业园区紧扣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环境为上”的鲜明导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功吸引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目前,园区已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47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五年来,园区累计投资近10亿元,先后建成供水厂、市政道路、标准厂房、“人才公寓”、污水处理厂、5G塔基等配套设施,站前广场、铁路专用线、汽车客运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投入运营,沪滇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如今,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集聚优势日益凸显,逐步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的“硬支撑”。2024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38亿元。

重大项目攻坚

激活工业增长“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永平县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全县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全县能源以外工业投资从2020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亿元,5年累计完成约10亿元,呈波动增长态势。核桃“三产融合”、先进电极材料、核桃标准化加工项目等一批核桃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逐步投产,核桃副产物实现充分利用;阿巧孃清真食品、阿朵朵食品等黄焖鸡加工企业入驻园区;永平仁梵煤矿洗选厂建成投产,青羊厂铜矿、厂街铜矿选矿厂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卓潘高岭土产业链招商有序开展,羊街煤矿完成30万吨转型升级项目并加快推进100万吨转型升级项目,这些项目形成大量投资实物量,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持续注入动力。

数智转型提速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永平县深入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工业强县、产业兴县”为导向,全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县累计建成5G基站496个、4G基站1252个,新建光缆1147km;全县5G网络覆盖率达51%,4G网络覆盖率达99.8%。同时,永平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产业发展,“新华·云南(永平)核桃价格指数2025”正式发布,覆盖核桃青皮果、鲜果、干果、核桃仁四大品类;博南镇建成全州首个现代化、标准化牛羊屠宰场,龙街镇建成全州首个“5G+智慧农业”示范点,植保无人机有效助力烤烟、核桃等作物减工降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提供了新动能。

培育市场主体

壮大县域经济“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永平县按照“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县形成个转企、小升规、企规范的良性发展格局,市场主体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4年,全县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总量达13户;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户、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县域经济的“活力源”。2020年至2024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从36亿元增长突破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56%提升至63%,较全州高出6个百分点,较全省高出近10个百分点,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五年来,永平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十四五”工业规划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亿元,年均增速达7.8%,较全州高出4.29个百分点,较全省高出2.4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约5%,高于全州水平;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20.2%提升至2024年的22.6%,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全县“1+4”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核桃产业综合总产值达92.98亿元,培育189户本地企业;黄焖鸡产业带动5.95万人就业,占全县常住人口近4成;水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常运营;新材料制造业实现重大突破,为永平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