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09日

祥云县人民法院——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祥云四中的同学们在学校内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普法活动。(摄于8月29日) [记者 杨桂清 摄]

□ 记 者 杨铁军 杨桂清

通讯员 王 映 吴春美

近年来,祥云县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创新普法工作举措,坚持“以法立行、以德正心、以文化人”的理念,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实际,依托“传统文化助帮教+行走的法治课+创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模式,开展多元化法治教育活动,做好未成年人的法治引路人,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讲好法治第一课

“今天很高兴到学校来给大家讲授开学第一节法治课,高一年级的同学基本都是15岁、16岁,结合大家的年龄特点,今天的课就从同学们这个年龄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方面来讲。”在祥云四中高一新生的教室里,来自祥云县人民法院下庄法庭的法官胡诚正在为同学们讲授开学第一课——法治课,针对新入学高一新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法官在法治课上以案释法,讲解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认为我们青少年应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祥云四中高一年级新生杨君昊在听完法治课后说道。

模拟法庭进校园

在学校内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一场生动的“模拟法庭”普法活动也正在进行。此次“模拟法庭”以祥云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为蓝本,在该法院法官前期指导下模拟庭审。其中,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被告人及公诉人等角色都由祥云四中高中部学生代表扮演。“今天我在模拟法庭中扮演的是审判长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审判过程,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祥云四中学生张水晶在参加完模拟庭审后收获满满。

2023年11月,祥云县人民法院携手祥云四中共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设在祥云四中综合教学楼内,由祥云县人民法院筹资建设,面积约140平方米,设置固定的法治教室和模拟法庭,为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模拟法庭、多媒体法治主题班会课等活动搭建了平台。祥云县人民法院下庄法庭法官助理杨溪雅介绍:“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是通过学生参观学习,传授法律知识;模拟法庭则让学生扮演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多种角色,真正让学生在模拟庭审活动中学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创新“六个一”机制

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成启用以来,祥云县人民法院创新工作举措,形成全新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次法治班会”“一名法治辅导员”“一个模拟法庭”“一次法治演讲”“一个法治社团”“一次心理辅导”,共筑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2024年以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共开展班会课58场次,组织模拟法庭2场次,开展社团活动3场次,开展心理辅导5场次,累计3020名学生接受了法治教育。祥云四中副校长谢玉玲介绍:“学校利用班会课、思政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特别是2023年以来,在县人民法院的大力帮扶下,建设了法治教育基地,县人民法院还专门选派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每周定期到校为学生上一节法治教育课,耐心指导学生组织模拟法庭,这种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了新课程,为学生增添了素养新路径。学校将继续高效利用法治教育基地,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

送法治“盛宴”护成长

在送法进校园活动中,祥云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安排12名法官、法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在重要时间节点走进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法治副校长结合各学校特点及学生年龄段认知,选取贴近学校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案例,以举办法治讲座、观看普法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一场场丰富的法治“盛宴”。

“守护未成年人,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祥云县人民法院将着力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前端发力,深化与学校、社区等协作,打造法治校园,强化源头治理;二是后端延伸,将传统文化融入法庭帮教中,防止再犯,切实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防线。”祥云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庞建平表示,祥云县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继续依托“传统文化帮教+行走的法治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持续用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将经典传统文化融入法庭帮教,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感受法治文化魅力,让青少年明律于心、守法于行,让法治之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