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1日

宾川县做强“果业新农人”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 杨凤雄 赵明鲜) 近年来,宾川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特色水果产业优势,强化技能赋能、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务工模式,全产业链打造“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强化技能赋能提质增效。宾川县着力打造“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构建起“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企业,企业带农户”的帮带体系,建立8个专家(院士)工作站、4个科技小院;积极开展品牌化、订单式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专业性相关科技培训,常态化开展“果业新农人”技能大比武活动,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及技能人才的转型升级。目前,全产业链培育“引领型”专家12人、“复合型”场长320人、“产销型”经纪人5000余人,此外还培育了嫁接、修剪、装箱等专业化服务的“果业新农人”7.5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劳务品牌经济规模达88亿元。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增收。宾川县总结推广“党建+全产业链”联农带农增收做法,不断拓展“企业联产业带农民”增收发展模式,进一步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全县共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7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其中,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水果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把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带动果农7.8万户,实现了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务工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宾川县紧扣水果种植、加工、仓储和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好“产业园区”“幸福驿站”等群众家门口务工车间,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带动用工1400万人次以上。同时,注重创新就业模式,探索出“家庭式”“承包式”“候鸟式”“直播式”4种务工方式,不断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助力实现“就近用工、就地就业”的就业市场供需双赢。其中,“直播式”电商就业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2万多人。今年上半年,全县农副产品电商销售额达7.83亿元,增长1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