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1日

南涧县乐秋乡——

植保无人机成为田间地头“好帮手”

□ 通讯员 杨国华

近日,在南涧县乐秋乡上虎村阿午合的烟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轰鸣升空,精准悬停于采收点,操作员轻推摇杆,百余斤烟叶瞬间离地,轻松穿越陡坡深沟,不到1分钟便跨越传统人力需跋涉40分钟的山路,直达烘烤点。除了运输烟叶,植保无人机还承担了紫甘蓝采收、化肥运送、农药喷洒等多种作业。

这条由无人机架设的“空中走廊”已成为乐秋乡今年收获季的“新主角”,不仅显著提升了山地农产品运输的效率与精准度,更成为破解复杂地形运输瓶颈的科技密钥。而且无人机吊运能有效减少收获环节的机械损伤,最大限度保护农产品的品相,降低损耗率。

近年来,南涧县乐秋乡持续深化“党建+科技+产业”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党员示范和技术赋能,让现代农业技术惠及更多农户。

“现在有这些高科技就是好,省钱又省工。”云南丰恒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仪东算了一笔账,“8吨紫甘蓝,用无人机运输能节约10个工;24亩农药的喷洒,靠人工完成需要6个工,无人机仅需1.3小时,成本节约一半,效率倍增。”

据了解,这台高效作业的无人机于今年5月由乐秋乡人民政府购置,交由东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管理使用,相较于传统机型,其在作业效果和载重能力上都实现了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600余亩农作物的采收与植保作业,累计吊运农产品及肥料23吨,飞行494架次。

无人机操作人员字有东介绍:“周边种植大户采收农产品时都找我帮忙,单是代工费,一天最少能有500元。无人机单日作业可在100至200亩之间,是传统人工作业的60倍左右,目前已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8400元。接下来还将用于吊运玉米、青储饲料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从“人背马驮”到“无人机翱翔”,无人机在乐秋乡高山农业中的成功应用,既是智慧农业在山区落地的生动实践,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鲜活范例。通过重塑传统农业运输模式,无人机正逐渐成为乐秋乡田间地头的“好帮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