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1日

祥云县下庄镇——

建好文化惠民舞台 增添乡村生活亮色

□ 通讯员 李世祖 杨娇柳 文/图

近日,祥云县下庄镇,一座集纪念展览、图书阅览、学生自习、主题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昔日闲置的普发兴先进事迹陈列室三楼,如今华丽蝶变为学生课后的“阳光书房”和滋养群众的“精神粮仓”,为乡村生活增添斑斓亮色。

盘活闲置空间

构筑群众“文化苑”

破解资源困局,巧做资源文章。面对普发兴陈列室三楼400余平方米空间闲置与单一展陈模式导致的边缘化问题,下庄镇投入85万元实施升级改造,成功打造出融合图书阅览室和观影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阅览室藏书近万册,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科技、农业、林草等多领域,同时科学划分阅读、自习与红色主题展区,满足多元需求。下庄小学的学生们常在此享受阅读乐趣,李笛同学高兴地说:“这里环境安静,书籍丰富,以后会常来。”观影室则配备高清设备,可容纳160人,不仅可用于播放《普发兴纪实片》等影片深化红色教育,还可承办村镇会议、宣讲及小型演出,一室多用。“这片曾经的‘沉睡空间’,如今被建成辐射5万余人、藏书近万册的‘星火书苑’,每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到晚上八点免费向群众开放。”下庄镇基层党建办工作人员吴志月如是说。

聚焦学生需求

延伸课后“服务链”

针对集镇周边5800余名学生课后活动空间匮乏,尤其是祥云四中270名县外寄宿生周末生活枯燥的问题,文化服务中心精准发力,专设自习区,配备桌椅、图书资料,提供免费饮水、充电服务,成为学生理想的课后“充电站”。

此外,中心还根据不同季节和节假日,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寒暑假“红领巾成长营”提供研学、心理疏导、游戏、兴趣课等服务,温暖留守儿童;传统节日组织包元宵、做月饼、猜灯谜等活动,在欢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还积极链接学校心理教师、公益组织资源,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携手县文联、共青团县委、县妇联举办朗诵会、读书会,推进全民阅读,激发师生学习热情,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深耕文明实践

培育乡村“新风尚”

中心不仅是文化舞台,更是推动移风易俗、深化文明实践的“主阵地”。依托理论宣讲平台,组建由党员干部、乡贤、道德模范构成的宣讲队,用乡音土话常态化开展好家风宣讲、文艺会演,深入浅出地传播党的理论,倡导婚丧简办、孝老爱亲等文明新风。同时,整合镇村党员、团员、网格员、志愿者力量,组建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关爱特殊群体、安全宣教等主题,开展常态化服务。依托中心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课堂等活动,引导家庭转变观念、崇尚文明新风;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等活动,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用,劝导群众红白喜事简办少办,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滋养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活动多元赋能

共绘乡村“生活美”

中心以本土为根,通过丰富活动聚人气、添亮色。巧妙融合红色教育、文明实践与休闲娱乐,依托“搭建平台、聚合力量、链接资源”模式,联动文化、宣传、妇联、团委等部门,广泛动员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将便民服务融入实践,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特色项目。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融入乡土文化元素,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感,吸引群众从“看客”变“主角”。通过强化协作联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为乡村文化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下庄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生动实践,搭建起真正惠及民生的“文化大舞台”,不仅能够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而且还能让文化滋养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持续润泽群众心田,增添乡村生活亮色。

①② 在下庄镇文化服务中心看书学习的学生、群众。(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