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1日

文以载道 书为心画

作者简介 杨增铭 男,1966年10月出生,白族,籍贯云南剑川。九三学社社员,云南省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员会主委;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至十三届政协委员,第十二至十四届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及特聘书法家;云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九三学社云南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其书法论文荣获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二等奖,并入选张裕钊、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齐白石、沈尹默、沙孟海等书学研讨会,论文还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学研讨会、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论文集、全国首届“篆刻学”暨篆刻发展研讨会。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扇面书画展、中日书法自咏诗展、西南四省书法联展等,两次获得云南省文艺创作书法类三等奖。曾于云南省美术馆、大理州博物馆举办书法专题展览。

□ 杨增铭

回顾学习书法艺术的历程,我自幼随家父杨云轩先生学习书法,曾得到乡贤名家王宝镜、曹松涛、杨朴庵等老先生的悉心指导。青壮年时期,有幸得到王学仲、朱关田、王镛、潘良桢、沃兴华、张鹤龄等先生的指点。

从小学、初中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始终如一。除了坚持学习书法艺术外,我还注重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我研读了《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历代书论》《书谱》《广艺舟双楫》等书籍,并广泛涉猎了文史哲、诗词歌赋乃至园林建筑、音乐欣赏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我的书法论文入选齐白石、沈尹默、沙孟海等书学研讨会,以及张裕钊、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书学研讨会、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论文集、全国首届“篆刻学”暨篆刻发展研讨会,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二等奖,向前辈学习和与同道的交流,为我的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阔了眼界。

在书法艺术领域,我的兴趣广泛,涵盖殷墟甲骨、商周金文、秦汉简帛、两汉碑版、唐宋元明清墨迹,篆隶行草楷书均曾涉及。其中,我尤为喜欢商周金文的金石古意、两汉碑版的博大丰富、六朝和唐碑的典范堂堂、唐宋元明清墨迹的神奇变化和源远流长;在书法名家与风格方面,尤为喜欢二王父子、颠张醉素、颜真卿、杨凝式、宋四家、董其昌、王铎、傅山、吴昌硕、康有为等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虽涉猎广泛,但我注重传统与格调,追求浓郁的书卷气和清新自然的笔墨韵味,心摹手追、乐此不疲。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同时,我亦偶尔涉足传统国画,率尔挥毫,写意抒情,挥洒文人画意趣。每当触景生情,心有感悟,便写诗填词,以抒怀抱。

弘扬传统文化,用艺术创作传播中华文明、彰显道德经典、树立清风正气、宣传廉政文化,服务社会和群众,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只要社会公益和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我都积极参与和支持。多年来,我积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走基层、进万家活动,每年春节为群众书写春联数百副;先后为省、州、市、县单位创作了数百幅廉政书法作品;积极参加亚运会、民进中央、九三学社王选关怀基金会、民进云南省委的捐赠义卖活动,回报社会。

书如其人,字为心画;文以载道,艺为人民;弘道养正,守正创新;秉承传统,讴歌时代,将是我毕生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以下图片均为杨增铭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