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再次强调党校(行政学院)是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党校办学治校等方面工作作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为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方向、注入了动能。各级党校要深刻领会《条例》的精髓要义,以“四个坚持”为抓手,在奋力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坚持政治建校,把牢“党校姓党”根本方向。党校因党而生、为党育才,“党校姓党”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和生命线。这就要求各级党校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突出政治引领,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占比不打折、内容不走样;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要强化政治淬炼,通过专题讲授等方式,持续提升学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考核评估实施方面,要聚焦政治效果,既看理论武装是否入脑入心,更看党性锤炼是否转化为实际行动。唯有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才能确保党校事业始终与党的事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坚持质量立校,锻造育强执政骨干队伍。质量是党校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校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真信笃行,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强化党性淬炼,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史国史、法治思维、廉洁自律教育,推动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创新教学方式,精准对接党员干部成长需求,盘活用好特色教学资源,打造精品教学路线,推广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让教育培训更具穿透力、感染力,真正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坚持人才强校,提升科研咨政服务效能。强校之基,首在人才。必须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各级党校要严把入口关,大力引进培养党性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人才。要引导党校教师聚焦“国之大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堵点焦点,特别是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研用结合推动高质量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有分量、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唯有激活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精准对策建议。
坚持从严治校,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从严治校是党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一严到底、常抓不懈。各级党校要压实从严治校责任,健全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全链条的制度体系,让纪律规矩成为刚性约束。教师要严守讲台纪律,在公开言论中彰显党的立场,自觉维护党校形象;学员管理要严字当头,督促养成勤学善思、求真务实的学风,力戒形式主义、享乐主义。通过营造教师潜心治学、从严施教,学员笃学不倦、严于律己的优良校风,让党校真正成为淬炼党性的“大熔炉”、涵养生态的“净化器”。
(作者单位:大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