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邓永凤 杨贵叶 张冬鹏
秋意渐浓,宾川县大营镇迎来了葡萄丰收季。走进大营镇瓦溪村村民周志敏的家庭农场,一串串深红无核葡萄如玛瑙般缀满枝头,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空气里弥漫着阵阵甜香。
据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志敏介绍,自2020年规模经营以来,农场已发展葡萄种植近百亩,品种有深红无核葡萄、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蓝宝石等,由于科学种植和管理得当,农场产出的葡萄品质较优,种植效益明显,成为带动该村葡萄种植的“示范园”。
“去年,深红无核葡萄平均售价在每市斤8元左右,总共卖得120万元,加上其他品种葡萄的收入,总收入超200万元。”周志敏笑着说,“今年,果园亩产超4000市斤,受市场行情影响,深红无核葡萄售价在每市斤5元至8元间,亩产值在25000元左右,总体还是不错的。”
大营镇瓦溪村属气候冷凉地区,以发展葡萄、柑橘种植为主。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耕作方式和土壤盐渍化影响,葡萄产业增收致富带动作用不明显。2020年,周志敏被选举为瓦溪水五村党支部书记,破解葡萄产业发展瓶颈、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他上任后迫切想做的一件事。带着“种什么、如何种、怎么卖”的问题,周志敏和同村党员张雷军先后多次赴外地考察,经过全面分析后决定产业发展要走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子。
他们向周边农户流转土地约100亩,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通过采用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高效节水滴灌等科学种植技术优化耕作方式,葡萄头年挂果就迎来了丰收。随后,他们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管理方式,先后试种了红提、阳光玫瑰、深红无核、妮娜皇后等多个品种。
家庭农场试种成功后,村民们纷纷上门讨教葡萄种植经验。周志敏带领张雷军等党员化身“土专家”,帮乡亲们联系买葡萄苗、买肥料、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施肥、对接买家等,带着村民们一起发展葡萄产业。目前,瓦溪村葡萄种植面积约1800亩。
同时,农场推行“土地流转+务工增收”模式,常年提供除草、管护、采收等务工岗位,让村民们不仅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通过务工获取报酬,并学到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这几天在农场务工每天有140元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强多了。”正忙着采摘葡萄的水五村村民孔丽仙高兴地说。种得好、卖得俏,让村民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
近年来,大营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5户,其中省级示范户3户、州级示范户6户、县级示范户5户,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为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