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2日

弥渡县以文物古建修缮利用擦亮文化先进县名片

位于建宁公园活化利用后的原弥渡农机修配厂。(摄于9月10日)

□ 通讯员 白成瑾 文/图

近十年来,弥渡县以“四着力”推进文物古旧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留住乡愁记忆,擦亮全国文化先进县名片。

着力规划引领

做实项目前期,及时编制规划。县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听取专题汇报,并报请省级开展评审,高规格编制《弥渡县古旧建筑保护总体规划》。根据保护规划,研究包装项目,编制《茶马古道文盛街段保护规划》《残危古旧建筑保护方案》等,把登录保护的古旧建筑全部纳入项目管理,积极对接相关政策,做好项目储备、入库和申报汇报对接。

十年来,该县国家级文保单位从1项增加至3项,州级增加至23项、县级增加至43项,其中五台大寺三年内实现从县级文保单位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飞跃。

着力强化保障

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在全力率先保障文化惠民经费、文化工作经费的同时,县级每年预算资金500万元,加强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每个行政村落实文化活动经费5000元。2016年,弥渡县出台《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县级每年预算文物保护经费200万元,专项用于文物修缮保护,并明确规定,根据工作推进情况予以追加。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头跑项目、干工作、要资金,争取各类资金。成立由县级四班子领导参加的文物古建修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督导工作推进。率先出台州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配备1至3人文物安全员的政策,落实劳务派遣26人负责文物古建消防安全。

十年来,共争取文物保护、古旧建筑保护资金6000多万元。2018年至2020年,县级连续三年追加文物保护资金400万元,理顺产权关系和前期工作,保障修缮工作推进。

着力修缮保护

根据规划,细化点位修缮方案编制,分期分批确定修缮项目,每个修缮方案至少做到通过州级评审。2014年,县级保障300万元、争取省级资金350万元、对占地427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9平方米、三进院格局十四个单体建筑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增玉皇阁进行整体修缮时,义务管理永增玉皇阁几十年的聂大妈说:“党的政策好啊,要不是政府支持来修,老百姓怎么修得了,做梦都没想到能全面地一起修。”聂大妈的老伴刘大爹年轻时是大队干部,参与过推倒玉皇阁里的塑像。如今老了,就来陪着老伴,陪着这些古建筑。

十年来,协调和整合资金修缮了密祉文明阁、尹宜公故居、民国第五区区公所、农具厂、熊家大院、朱家小院等,争取专项资金修缮王母阁及静虚寺古建筑群、城隍庙、猫街河桥、凤凰桥、永和文宫、天桥营锁水阁、虎溪寺聚仙阁等,修缮文物古旧建筑达33项。

着力活化利用

结合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大理州弥渡县“大喇叭、小广场配套建设工程”,加强文物古旧建筑活化利用,积极构建群众精神文化家园,建设最美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活化利用图书馆1个、非遗传习展示中心1个、花灯传习馆1个、国学传承馆1个、书院1个、非遗传习所20个、农家书屋示范点4个等公共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