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2日

宾川县探索“12345”工作机制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通讯员 吴华

近年来,宾川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指导,系统性探索“12345”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与服务品质,形成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特殊群体联管、平安建设联创的新格局。

打造“一个中心”,构建社会治理平台。宾川县突出规范化、便民化导向,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多元化、精准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县级综治中心采用“1+N+3”模式,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人社、教体等多部门资源,设立综合调解室、如家调解室、个人调解室等特色调解空间,制定九项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全链条管理。乡镇和村(社区)综治中心有效整合平安法治办、党群服务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资源,实现信息互联、资源整合、工作联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10个乡镇级、92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网络。

用好“两支队伍”,凝聚治理合力。宾川县坚持“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双轮驱动,构建起政法队伍、普法工作队、法治副村长、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联防队伍等多元参与的治理力量体系。全县配备8339名网格员,覆盖1269个基础网格和6763个微网格,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组建10支普法工作队,选聘484名“法律明白人”,并在农业产业链中增选150名“法律明白人”,推动普法宣传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建立307支7123人的群防群治队伍、101支巾帼志愿服务队、3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和1支女子调解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氛围。

建立“三项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宾川县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机制、走访排查机制和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党委领导机制明确“党政统揽、政法统筹、行业主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责任体系;走访排查机制实行“村组每周一排查、村委会十日一排查、乡镇一月一排查一研判”的三级矛盾纠纷联排工作制度,做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多元化解机制依托各级调解组织,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矛盾纠纷分类转办、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确保矛盾不升级、不外溢。

开展“四大行动”,织密安全防线。宾川县以“专项治理”“命案防控”“凌晨行动”“利剑护蕾”四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水平。专项治理行动聚焦矛盾风险和重点群体,实行“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台账化管理;命案防控行动严格落实九项重点措施,强化责任督导和追究;“凌晨行动”由多部门联合开展夜间清查,整治治安乱点;“利剑护蕾”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建立“六大保护”体系,推动预防违法犯罪与教育矫治相结合。

织密“五张网”,构建治理新格局。通过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矛盾纠纷“化解网”、社会治安“防控网”、社会治理“智慧网”和网络安全“防范网”,宾川县实现治理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全域覆盖。全面实施“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民心”的“三见一安”工程,深入推进“宾川快警”建设,落实“1分钟、3分钟、5分钟”分钟快速反应机制。投资1700万元建成视频图像大数据智能应用系统,推进“雪亮工程”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实现“技防+人防”精准管控。县、乡镇两级成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及大调解中心,全县共设立调委会10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1个、行业专业法庭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861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