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3日

漾濞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漾濞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太平乡箐口村受援人家里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法律服务。(资料照片)

□ 通讯员 袁明华 文/图

近日,漾濞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法律服务中心”)连续收到了两面来自昭通市10位农民工和漾濞县祝女士一家送来的锦旗,上面分别写着“持正义秉公执法、为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援助护权益、暖心相助解民忧”的金色大字。这不仅是群众的由衷感谢,更是对漾濞县近年来致力于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最高褒奖。

应援尽援

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保护伞”

“主任,把你的名字告诉我一下,我想送给你们一面锦旗,感谢你帮我们把工资要回来了……”“你的心意我领了,锦旗不用送,这是我的工作职责,能帮你们打赢官司拿回拖欠的工资,我非常高兴……”这是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红河州建水县农民工潘家文的对话。原来,潘家文、董国明等9人来自建水县,2021年1月22日至2022年1月22日在漾濞县某工程项目做劳务,并与福建某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工程结束后该公司拖欠潘家文等9位农民工工资10多万元。由于公司是外省的,工程结束后潘家文等人就与该公司失去了联系,而且与该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和农民工工资卡都不在他们手里,他们仅仅只有一份该公司支取工资的银行流水账单,为了追回被拖欠的工资,他们往返漾濞县相关部门,已经跑了2年多也未要回工资,今年初到漾濞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当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启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全力帮助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在该县交通运输局和县公安局的通力协作下,终于找到了福建某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及其负责人并出具了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欠条,法律援助律师依法提起了诉讼。当潘家文和工友们拿到被拖欠了三四年的工资时,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到了漾濞县法律援助中心并表示要送锦旗。同样,昭通市的吴其成等10位农民工也遭遇了潘家文等人的境遇,在漾濞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下讨回了被拖欠的56.9万元的工资。类似这样的典型案例,在漾濞县法律援助工作中已是家常便饭。

近年来,漾濞县深入推动法律援助扩面提质,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及时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为无数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让法律援助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坚强后盾。2024年3月以来,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达535件,为受援人挽回追回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其中,为农民工追回工资101.9万元。

温暖贴心

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今年7月16日下午,祝女士及其丈夫走进法律服务中心,刚进门就激动地说:“袁老师,我们家的事情解决了,大前天在派出所里我们和对方几家已经达成了调解协议。这次的事情能够圆满解决,得益于你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帮助,真的是太暖心、太感谢了,今天我们两口子送来一面锦旗,请你一定要收下。”今年6月初,当时祝女士带着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到法律服务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她的女儿在学校多次遭到同学欺凌和网络暴力,造成孩子精神失常无法正常上学了,已经去医院治疗了好几天。因此,来申请法律援助起诉对方。考虑到孩子以后还要在学校继续读书,涉事的都是她的同班同学,加之相关证据材料也不充分,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她全面分析研判了调解与诉讼的利弊后,建议先走协商解决渠道,确实无法协商了再走诉讼程序。在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多次用心、用情、用力的法律帮助下,祝女士一家终于愿意以调解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当地政府牵头组织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协议,一起未成年人伤害案得到圆满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法律服务中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到有访必接、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难必解,对一些复杂或有隐患的案件不是一答了之,而是关注后续进展,持续跟进,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法律帮助,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把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2024年3月以来,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达2000余人次。

有求必应

当好群众身边的“法律快递员”

今年2月28日,家住偏僻山村的罗某(罗母之子、委托代理人)来到漾濞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公证窗口称:其兄长(未婚,无配偶、无非婚生子女,其父已去世)因病去世后遗留房屋一套,其母作为其兄的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现需继承上述遗产。由于罗母长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无法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公证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后,一次性告知了办理遗产继承公证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同时启动“绿色通道”,前往罗母家中提供上门办理公证服务。承办人员的热情周到、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罗母及其儿子(委托代理人),他们对工作人员一再表达深深的感谢和称赞。

近年来,漾濞县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推出“法律快递员”便民服务,只要群众有需求,就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志愿者提供上门办理法律援助、公证、法律咨询等精准服务,有效维护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为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服务,着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如今,漾濞县已建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个工作站、66个联系点,实现了“一乡(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一台法律服务机器人”全覆盖,培养群众身边法律明白人1028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服务,让他们感觉法律就在身边。让每一位寻求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温度,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需要帮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