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霍永安
走进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的核桃林,脚下的腐叶软软的,踩上去发不出太大声响。村民杨洪山踮起脚,竹竿钩子轻轻勾住结满果实的枝丫,手腕一拧,“哗啦啦”一阵响,青核桃就滚进了树下铺好的塑料布上。
“以前这山上种玉米,坡地陡,收的时候得靠人背,一亩地也就收几百斤,除去肥料钱剩不下多少。”杨洪山边捡核桃边说,“现在种核桃,村里请了农科站的专家来教修剪、施肥,我家的10亩核桃去年卖了近3万元钱。”
苍山西镇马厂工业园区的核桃收购点一大早就热闹起来,三轮车、小货车停满了扶贫车间,车斗里的核桃堆得像小山。收购商兼网红杨张妹将手里的测水仪插进核桃堆里,“今年雨水匀,核桃含水率刚好,一级果能卖到16元一公斤。”杨张妹边说边用手机拍视频,“昨天刚发了6000单,今天再收些鲜核桃,剥了壳后真空包装,发往浙江、广东。”
在园区的核桃加工厂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忙着筛选、烘烤、包装,核桃乳、核桃油、核桃酥摆满了展示架。“以前村民只能卖干果,现在核桃深加工产品能增值两三倍。”园区负责人介绍道。
“你看这山,十年前还是光秃秃的荒坡,现在全是核桃树,夏天走在林子里都晒不着太阳。”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杨学明指着远处的山坳,眼里满是自豪。前些年,有些村民为了种玉米,砍了山上的杂树,一到雨季就容易滑坡。后来,县里推行退耕还林,鼓励大家种核桃,“既保了水土,又能赚钱,村民们都乐意。”
如今的光明村,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路边的太阳能路灯亮到半夜,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分类垃圾桶。“以前村里到处是核桃壳、玉米秆,下雨天污水流得满地都是。”乡村医生杨建洲笑着说,“现在党员干部带头搞卫生,志愿者每周来清扫,家里的旱厕也改成了卫生厕所,住着比城里还舒服。”
在村里的核桃主题民宿里,外地来的游客正跟着村民学摘核桃,“第一次亲手摘核桃,还能吃核桃宴,比城里的饭菜香多了。”游客陈女士说。
村里还修了核桃文化长廊,展示核桃种植历史、加工工艺,游客们边走边看,还能亲手制作核桃手工艺品。
“果兴园”农家乐里,每到饭点就坐满了客人,老板娘赵大姐忙着上菜,“以前只能靠卖核桃赚钱,现在搞起了采摘游,客人来了可以摘核桃、吃农家饭、住民宿,一年能多赚五六万元。”
漾濞县是“中国核桃之乡”,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覆盖了90%以上的行政村。2024年,全县核桃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9300元,小小的核桃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