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15日

大理州中医医院——

建有温度有厚度有广度有高度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9月10日,大理州中医医院院长何云长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大理州中医医院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州级中医医院龙头作用等工作和大家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创新机制强学科 筑牢发展根基

州中医医院院长何云长介绍,学科建设是州中医医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中西并重、特色发展、服务为民”的理念,以学科、专科、专病建设为抓手,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家有温度、有厚度、有广度、有高度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优化布局,构建中西医协同新格局。我们以老年病科、妇科、肛肠科、针灸科、骨伤科等重点专科为引领,在保持中医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诊疗技术,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

二是引育并举,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我们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实施“鸿雁计划”等专项人才工程,鼓励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申报人才项目。2025年已选派39名业务骨干赴外进修3个月以上。同时,积极开展院内培训和技术讲座,全年完成省级、州级继续教育项目14项,举办专业技术讲座42场,为医务人员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三是科研创新,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升。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完善科研管理激励制度,为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共获批省、厅级(含州级)科研项目34项,科研实力稳步提升。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让患者享受到更前沿、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是文化铸魂,凝聚医院发展内在动力。医院文化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我们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行风职业道德建设,完善诚信管理体系和医德医风档案。同时,培育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医院文化精神,让文化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是智慧赋能,夯实基础设施与信息支撑。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学科发展的支撑。我们不断加强医疗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备、急救设备的配备,有计划地逐年更新、增加专科设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极构建“互联网+医疗”新技术应用模式,推进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努力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不懈努力,医院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老年病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科室1个(妇科);省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2个(针灸学、中医肛肠病学);省级中医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个(老年病科、推拿科),云南省区域中医(针灸)诊疗中心通过验收,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3个、临床药学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特色专科4个、重点专病2个;州级重点专科5个。

实施“人才强院” 激活发展动能

州中医医院副院长罗鹏介绍,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引育并举、多措发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积极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一是党管人才,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院党委顶层设计“人才强院”战略,坚持打基础、促发展“两条腿”走路,研究制定《大理州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及各类制度机制10余项,为人才引进保留、扶持激励开辟“绿色通道”和“高速公路”,最大限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人才规划纳入医院总体发展战略,形成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

二是思想引领,筑牢为民服务初心使命。通过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行业作风整治、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引导全院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理论武装,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和“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将医德医风表现作为人才评价、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完善医德医风档案,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育引结合,拓宽人才培养多元路径。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体系:我院荣幸地与来自省内外10位“银龄医师”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鸿雁计划”等院内人才培养项目;鼓励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加强师承教育,建有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州级5个;广泛开展院内培训,举办中医经典学习班、临床技能竞赛等;积极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全院现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分别为9人、26人、16人。

四是优化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注重在临床一线和关键岗位上锻炼人才、发现人才。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分配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关心关爱职工生活,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发挥龙头作用 引领全州中医药事业

何云长介绍,作为全州中医医疗领域的龙头机构,大理州中医医院始终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以提升区域中医服务能力、保障群众健康为核心使命,通过驻点帮扶、进修培养、健康义诊等多元化举措,持续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为全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深化对口帮扶,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对口帮扶要求,每年选派21名技术骨干,到州内7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全方位驻点帮扶。帮扶团队通过教学查房、手术带教、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受援医院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目标。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破解基层人才瓶颈。我院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承担进修培训重任,每年免费接收来自全州12个县(市)医疗机构的百余名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三是推动资源下沉,缓解群众看病难题。医院始终把群众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多次组织名老中医、科室主任及业务骨干组成义诊团队,深入弥渡、永平、巍山、洱源、云龙等县(市),走进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讲座、带教查房、免费义诊等活动。免费为当地居民把脉问诊、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

四是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院充分发挥云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县级师资培训临床实践基地的作用,完成大理州、迪庆州、丽江市、怒江州、德宏州等多地县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530余名师资骨干的临床实践培训任务。培训聚焦中医适宜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理论授课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技术要点,具备开展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和临床应用的能力,为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普及搭建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平台。

五是加强对外合作,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引进建立省内外专家工作站31个,医院知名专家到上海市、昆明市及州内各县(市)等地中医医院建成28个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站。目前,医院是南京市中医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合作医院,是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协作中心”、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云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盟理事单位,同时也是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大理医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教学医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六是落实双向转诊,优化分级诊疗流程。医院制定了完善的双向转诊流程及配套制度,设立双向转诊办公室,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并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对接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大理州中医医院的患者,可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四优先”服务。双向转诊机制的落地,不仅实现了“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目标,更让群众在不同诊疗阶段都能享受到精准、高效的中医服务。

开展多元活动 厚植中医药文化土壤

州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云松介绍,州中医医院始终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传播作为一项重要使命,致力于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品牌引领,“中医药文化夜市”擦亮新名片。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精心培育出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体系与管理文化。创新推出“中医药文化夜市+特色集市”传播模式,当传统中医药邂逅现代夜市经济,碰撞出精彩火花。通过两届夜市与“三月街中医药文化集市”,让千年岐黄之术在烟火气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构建起中医药文化夜市点亮健康生活的创新样本。

二是跨界融合,传统与现代碰撞激发文化活力。活动设有13个主题区域、60余个特色摊位,串联起名医义诊、特色诊疗、药膳品鉴、文创展示等多元场景。医务人员化身“夜市摊主”,用通俗语言解读中医药智慧;历史名医“穿越”现场互动,在古今对话间拉近民众与传统医学的距离;专为孩童设计的蹴鞠、碾药、香囊制作等游戏,让中医药文化种子在童趣中生根发芽。今年“三月街中医药文化集市”成为大理三月街独具特色的打卡地。

三是惠民科普,让中医药知识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微信公众订阅号、官网、视频号、微博、抖音等媒介,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文化宣传阵地。一批批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不断涌现,让中医文化以更加多元、便捷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围绕中医治未病思想,推出“香伴一生”香熏系列、中药袋泡茶饮、中药唇膏等大健康养生产品,这些产品深受老百姓喜爱,进一步满足了大众对养生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四是示范推广,“大理方案”贡献中医药传播智慧。该模式已形成强大示范效应,带动大理州各县(市)常态化举办类似活动,吸引多地兄弟医院观摩学习,在省级学习班分享经验。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批中医药科普工作典型案例”,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可复制的“大理方案”。活动收获超20万人次现场参与,通过全媒体矩阵形成300万人次传播热潮,入选2025年大理州正能量网络精品作品。

记者 何俊倬

节目时间:

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App“直播版块”或“政风行风”版块,《大理日报》第三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

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