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小贵的眼泪溢满了眼眶:“人们都怕我,村里人把我赶出来。只有共产党的医生不怕我,给我治病。”
普小贵很配合,临床检查、细菌取材、组织病理取材,几个医生忙得满头大汗,但心生喜悦。毕竟像普小贵这么通情达理的病人并不多。
夕阳将余晖洒在偏岩子,那些笔立的峭岩显得金光灿灿。李桂科和同伴挥手与普小贵告别,他依依不舍,追着他们走了很久。
直到夕阳西下,他还站在那里目送,李桂科走到山脚,仍见他的身影站在山路上,像株孤独的树。
经过疗效判定,普小贵治疗效果达到治愈标准。
李桂科说:“麻风联合化疗前的清理复查,于1986年8月到1987年7月完成,对1985年前治愈的249人进行了全面复查,对1985年前死亡病人298例作了追踪和家属体检,对现症病人及治愈者家属1070人体检,对1985年底现症病人387例全面进行了细菌、病理和临床检查。在清理复查期间发现新病例20例。对新病例和还未达到治愈标准的152例,纳入短程联合化疗试点。”
事实上,纳入联合化疗对象的都是些治疗多年没有治愈的病人,他们服药不规范,或者自身的问题难以治愈。要使病人按联合化疗方案规范服药,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李桂科制定了《洱源县麻风联合化疗实施方案》《洱源县联合化疗实施考核细则》。纳入联合化疗的病人,每人必须有一份完整的病历,不仅内容要完整翔实,书写还得工整,才能表达联合化疗的重要性,也才能感受到自己参与联合化疗的重大意义,方能完成此项重任。李桂科买来了作文本,要求皮防科同事一起练习书法,书写工整了才书写病历。大家对这个规定也很乐意,认真练书法。洱源县是联合化疗试点县,书写一份工整的病历,也会起到示范作用。
我在山石屏走访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门上的对联都是李桂科书写的,原来是联合化疗时集体练书法的成效。
为了使每个病人规则服药,李桂科制定了“考评组监督、专业医生与基层医疗网监督、宣传教育与培训、使病人自觉服药”的管理模式。考评组是整个联合化疗规则的监督机构,考评组按《洱源县联合化疗实施考核细则》检查督促每一项工作按质按量完成,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专业医生是联合化疗的骨干力量,一是直接对病人,二是指导督促基层医疗网再对病人。为了使专业人员与基层网点更好地沟通联系,责任明确,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人的岗位责任制,保证每个病人每月有一位专业医生或村医生送药看服药一次,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对病人尿氨进行检测,判断是否规则服药。病人讳疾忌医,不规则治疗是与偏见歧视分不开的。李桂科编印《麻风联合化疗培训讲义》培训乡村医生,编印宣传单,使人们更多地了解麻风,支持麻风防治工作。使病人自觉配合服药很重要,病人配合了规则服药的问题就解决了,李桂科要求必须反复对病人及家属做宣传教育,病人要保证规则服药,家属要保证督促服药。规则服药的每人每月给予5元生活费,生活困难的给予10元,对定时集中服药的给予路费,为病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体贴关怀病人,使病人信赖医务人员,从而达到规则治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