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小波 王召静 文/图
金秋时节,永平县北斗乡黑豆场村的润福茶园生机盎然。连片茶树翠绿欲滴,清新茶香弥漫山野,村民们忙着采摘今秋首批鲜叶,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北斗乡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紧紧围绕“两山、两腿、一特色”产业布局,充分利用海拔2500米的独特地理条件,大力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目前,该乡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为破解茶叶加工瓶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北斗乡累计投入资金297万元,建成面积1256.28平方米的茶叶初制所,并追加30.85万元购置现代化制茶设备。今年,茶叶初制所通过租赁方式交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更有效解决了茶农鲜叶加工难、销售难等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山上的东西,卖出去了才是钱。”茶农字亮糖感慨道。她家种植50余亩茶树,以往鲜叶要运往两小时车程外的云龙县加工,费时费力又费钱。现在,茶叶初制所就在家门口,每斤鲜叶能卖到6—7元,还提供代加工服务,每年稳稳当当收入五六万元。
在北斗乡茶产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不少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人”,茶叶初制所经营者字应中便是其中之一。曾经的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凭借敢闯敢试的劲头,在政策扶持下投身茶产业,不仅成功摘掉“贫困帽”,还牵头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据了解,合作社管理着100余亩茶园,所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普通茶叶每斤售价七八十元,优质茶叶更是高达每斤400元,今年已售出约200斤高端茶。同时,茶叶初制所和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就业务工岗位,今年以来已雇用周边农户600余人次,人均日工资100元。“在这里干活,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到收入,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采茶村民笑着说。
此外,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为助力北斗乡茶产业提质增效,永平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专家团队,定期深入北斗乡茶园一线,向茶农提供系统技术指导服务。专家们从科学修剪、精准施肥,到实用技术推广,手把手向茶农传授知识和经验,解决种植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从昔日零星种植、为销路发愁,到如今一体化产业链、在家门口变现——北斗乡用一片茶叶,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如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这里的茶叶已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