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29日

漾濞县紫阳村——

“鱼稻共生”激活生态农业 农旅融合绘就富民图景

□ 通讯员 杨佳燕 梅红玉

罗建磊 李灿美

近年来,漾濞县漾江镇紫阳村充分依托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鱼稻共生”模式,形成“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实现生态总值与生产总值“鱼粮共赢”的双提高。

9月22日,走进漾江镇紫阳村村民严永鹏家的稻田,只见严永鹏夫妻俩默契地配合着,一边放水一边捉鱼,肥美透黄的稻花鱼在水中活蹦乱跳,没多久就装满了一大筐。

作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严永鹏从2023年开始尝试稻花鱼养殖,经过3年摸索,不仅尝到了甜头,更蹚出了高产值路子。“一亩鱼能赚5000多元,谷子收入约4800元,效益特别好!”他笑着说,自家稻米没打农药、没施化肥,是纯天然的生态产品,去年卖到6.8元一市斤,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如今,他也成了全村“鱼稻共生”模式的带头人。

紫阳村“鱼稻共生”的规模,从最初的50多亩扩展到如今的300多亩,背后离不开村“两委”的推动与农业农村局的帮扶。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云婷介绍,“鱼稻共生”模式不仅帮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还让稻米和稻花鱼都成了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户主动加入。村里更以此为契机,积极践行“农业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将生态种植养殖打造成核心产业,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为漾江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的紫阳村,稻田不仅是“粮仓”,“鱼塘”还成了游客的“乐园”。在村“两委”带动下,不少村民经营起了休闲垂钓、亲子捉鱼等项目,还开起了鱼庄农家乐,游客们不仅可以体验捉鱼乐趣,还能品尝新鲜稻花鱼和生态稻米,形成了“种养+旅游”的良性循环。

谈及未来,罗云婷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动员周边农户发展稻花鱼养殖,并以此为起点,结合村里实际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增收,把产业振兴的实效真正落到每一户村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