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9月29日

永平县:好树看“家” 岁月留“香”

□ 通讯员 段先武

“阅历风霜,问尔几生修到此?传来锦绣,有谁千载艳如斯!”一副对联,写尽岁月的沧桑、梅花的美好,让永平县“花桥元梅”在历史长河中“活”出了古树名木的风采。

近年来,永平县采取建机制、树品牌、讲故事等方式,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为永平人民的共同家园晕染满树芬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树一方案,形成“建制”之策

永平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持续健全古树名木保护职责体系。推进“林长制”工作落实,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182名、村级专管员1099名,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见成效见亮点。

建立“一树一方案”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机制,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实行“一树一档”挂牌保护。编制《永平县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将数据库收录的古树名木作为日常巡山护林重点,压实一线管护责任。精心编制《古梅单株调查报告》,优化“一树一方案”保护措施,对辖区内唐、宋、元、明、清朝代的9株古梅实行动态监测保护。县域内316株古树名木有了“身份证”,进入长效保护“编制”,绿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树一品牌,画出“点睛”之笔

增强品牌意识,深挖古树名木资源价值,构建绿色“打底”、古树名木“点睛”的高品质“绿美”格局,古树名木文旅价值开发态势良好。

依托县城建成区67株古树,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建设项目,推动形成独特的社区景观。依托花桥村古道“元梅”,实施“古道万梅”建设项目,种植梅树1255株,以点带面释放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以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木莲花、古山茶群落为重点,组织开展科考调查活动,推介“云南山茶谷”文旅品牌。建设生态护堤保护古茶树560株,引进企业开发古树茶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围绕龙街镇普渡村88株古核桃树群落,打造“梦里原乡·十字口”国家级AAA级景区……

一树一故事,造就“传神”之作

整理编纂古树名木民间故事,精心制作展示标识牌。以“保护古树名木·赓续中华文脉”“深研古道文化·传承梅花精神”等为主题,讲好古树名木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身边的古树名木“活”起来。

以举办2020年首届云南永平“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为契机,邀请国内科研团队,对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树开展单株调查,采集分析植株数据,补充完善永平博南古道博物馆古梅树历史资料,促进梅花精神在博南大地传承发扬。开展评选活动,把核桃树、木莲花分别评选为“县树”“县花”,营造了共护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花桥元梅”艳冠群芳,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山茶花古树世界最高……

在永平县“走博南古道、逛曲硐老街、赏古树名木、品百味美食”的文旅品牌中,古树名木群英荟萃,独揽“绿”的风骚,让永平岁月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