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10月25日

云龙县——

稳增长促发展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龙实践新篇章

10月22日,中共云龙县委常委、云龙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黎云松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云龙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县城城市更新、综合交通等话题和大家作了介绍和交流。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提质

今年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云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紧扣“一区一县”发展定位,围绕创优提质工作主线,发扬拼搏精神,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2025年1—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3.59亿元,增长1.5%;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累计完成19.74亿元,增加值13.74亿元,增加值增速为-7.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5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6.79亿元,同比增长5.8%;截至8月末,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513万元,比上年同期16047万元减少534万元,同比减少3.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0004万元,同比增长11.54%。

一是项目建设方面。制定《云龙县2025年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列出72个攻坚项目清单,新入库项目11个。云龙县老城区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2000万元。交通领域争取资金累计超7000万元,项目数量与资金总量均列全州交通系统首位。县城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供水保障工程、排水防洪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二是产业发展方面。新增规划集中式光伏项目12个、总装机57.5万千瓦。云南云龙省级产业园区正式获批设立,成功招引云龙鑫诚、誉鑫两家企业落地。庄坪旅居项目启动,太极步道农文旅融合一期完成投资300万元,山隐·稻田拾光咖啡馆建成运营。成功举办2025年大理乡愁马拉松(云龙站)、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诺邓古村乡村旅居案例获省级发布推广。三是城乡发展方面。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37亿元,总投资4700万元的沪滇协作各类项目有序推进。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完成40个老旧小区庭院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区29.8公里供水管网提升。建成腾龙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四是生态建设方面。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1个国控断面、3个省控断面平均水质均为Ⅲ类及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省级验收。林长制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州前列。完成全民义务植树53万株。五是民生领域方面。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次,推送就业岗位2.2万个。云龙太极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县域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430户。成功申报7个社区托育项目并争取1个“城乡融通”托育项目。六是安全防范方面。抓实债务与金融风险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入开展矛盾风险精细化源头治理攻坚行动,排查纠纷945件、化解率79.89%。高效办结信访件158件,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治本攻坚行动纵深推进,全县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见成效

近年来,云龙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抓澜沧江流域“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互补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品牌”的要求和州委、州政府对云龙“一区一县”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狠抓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县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1年10月以来,云龙县共有总装机177.7万千瓦的1个风电、25个光伏项目进入省级新能源项目建设清单,其中已并网发电6个光伏项目,装机50.3万千瓦。计划投资12亿多元的500kv长新输变电工程项目有望于本月内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截至目前,已投产的绿色能源电力装机315.7万千瓦,分别为:水电243万千瓦、风电18.9万千瓦、集中式光伏50.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万千瓦。2024年,全县发电量110多亿千瓦时,产值23亿多元,今年1—9月产值约18亿元。

同时,还有3个在建项目,总装机17.3万千瓦;拟开工项目7个,总装机55.1万千瓦;进清单待竞配业主项目10个,总装机55万千瓦;新规划上报2个风电、3个光伏项目,总装机15.2万千瓦;已备案即将开工1个300MW/600MWh的新型共享储能项目。以上26个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

县城城市更新步伐加快

2022年以来,云龙县在城市更新方面累计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省预算内投资、奖补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5方面资金5.57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围绕城镇老旧小区、城市公共空间、排洪防涝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补齐供水、污水、排水、燃气、强弱电等民生短板,强化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目前已实施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有3个,正在实施的有4个。“十五五”期间谋划的城市更新项目有16个,其中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有4个。 已经实施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有3个。一是云龙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污水管网完善工程。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争取到资金2700万元,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提升到一级A标,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系统解决了管网渗漏、雨污混流问题,人居环境与城市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二是云龙县绿美城市建设项目。投入2000万元建设完成5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359平方米;完成26家单位拆墙透绿工作,拆除1266.45米围墙(栏),开放城市绿地1026平方米,增加城市绿地1726平方米。绿美城市项目的实施建设,使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人居环境更舒心,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云龙县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096万元,到位资金4081万元。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已于2024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县城内涝风险显著降低,有效应对强降雨。河道水质同步改善,污水入河减少,增强了县城的安全性和宜居性。

正在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有4个。一是云龙县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2亿元,到位资金2.66亿元。目前已经完成57个小区改造,正在实施五网入地建设及沿街风貌改造。项目完成后能有效解决管网老化、环境脏乱、功能不全等问题,显著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云龙县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程。项目总投资2.63亿元,目前已完成供水管网改造33.594千米,正在进行新建管道压力检测和管道冲洗。工程的建设将显著提升供水能力与水质,切实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稳定。三是云龙县城公共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54亿元,到位资金7500万元(专项债)。目前完成5个停车场建设,新增298个停车位,并已投入使用。项目通过技术赋能和资源整合,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四是云龙县老城区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到位资金7500万元。

综合交通领域多点突破

云龙县98.6%的国土面积为山区,过去,交通一直是制约群众便捷出行、阻碍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近年来,云龙县紧扣“滇西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目标,在综合交通领域多点突破、全面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是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大漾云”“云兰”两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当前“云永”高速正全力推进、大干快上,云泸高速前期工作也在稳步开展,县域高速路网持续完善。

二是水上交通打开新局面。功果桥、苗尾库区便民码头项目已启动建设,填补了云龙县水上交通的空白,为沿线群众出行增添新选择。

三是绿色交通覆盖城乡。全县共投放89辆新能源车用于城乡客运,其中包括32辆新能源巡游出租车,并建成17个充电站,让群众出行更环保、更便捷。

在群众最关切的农村公路建设上,云龙县始终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核心,重点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攻坚重点项目,打通交通“主脉络”。一是推进“四改三”提质工程。针对乡镇主干道等级偏低的问题,谋划了功果桥镇功表线、宝丰乡云昌线等5条共136.4公里的提质项目。目前已成功争取3个项目,共58.16公里,获得资金2.42亿元(已到位5807万元),其中检槽乡检槽线、民建乡民建线(大西公路)已全面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0万元,宝丰线也将于近期启动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检槽线改造后路基宽度将达到7.5米,民建线可直接连通国道G357,两条线路建成后将惠及沿线3个行政村的群众。二是推进自然村硬化工程。围绕“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率达65%”的目标,积极争取项目756公里、资金1.93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289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全县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率已如期达标,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创新建设模式,破解山区修路“大难题”。一是国企主导+社会参与破瓶颈。委托县属国企担任项目业主,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引入北京鑫旺路桥、十四冶等专业企业,拓宽筹融资渠道;同时充分依托基层党组织,以“党建+群建”为抓手,出台“党建引领 以大带小 以小促大”工作方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2024年发动群众建成94.5公里公路,今年已启动153公里建设,既降低了工程成本,又为群众增加了务工收入。二是借力大项目带动小工程。依托“云永”高速建设契机,同步改造检槽连接线等村组公路,实现“高速修到哪,乡村路就通到哪”,让高速红利更快辐射乡村。

健全管护体系,守住群众出行“安全线”。一是建机制、明责任。出台路长制、养护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安装506块路长公示牌,明确“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责任体系,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二是投资金、强养护。累计争取养护资金6722万元,完成201公里公路日常养护和27座危桥改造,优先整治路面破损、路基塌陷等病害路段,保障公路通行条件。三是补短板、保安全。投入2414万元实施375公里安防工程,加装波形护栏、减速带等“五小工程”,累计整治道路安全隐患1500余公里,让群众出行更安心、更放心。

记者 赵丽花

节目时间:

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App“直播版块”或“政风行风”版块,《大理日报》第三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

0872-2121027、2131027